兒童青少年發展能力模型圖
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等四種關鍵能力的培養,是兒童發展的核心追求,同時也是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四種關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兒童的發展能力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認知能力是發展的基礎,合作能力是發展的根本,創新能力是發展的靈魂,職業能力是社會適應的保障。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教育部近期印發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指出,樹立公平的教育觀和正確的質量觀,提高辦學水平,強化學生認知、合作、創新等關鍵能力和職業意識培養,面向每一名學生,教好每一名學生,切實保障學生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等四種關鍵能力的培養,是兒童發展的核心追求,同時也是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四種關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兒童關鍵能力研究是怎樣一步一步深入的
在關鍵能力研究借鑒階段,研究側重于關鍵能力內涵與本質的解讀。
“關鍵能力”的概念產生于德國的職業教育領域,最早由德國社會學家梅思騰提出。關鍵能力指勞動者具體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以外的能力。從產生背景來說,為了幫助青年人在謀求職業時便于從一個職業轉移到另一職業,或從一個職業的一部分轉換到另一部分。關鍵能力強調,當職業發生改變時,這些能力仍然存在,也被稱為“可攜帶能力”。
我國最初對關鍵能力的研究以介紹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新西蘭等國家關鍵能力研究的起源、關鍵能力的特點和內涵為主。關鍵能力的具體內涵,迄今為止沒有統一的界定。我國對于關鍵能力內涵的探討,也根據國情逐漸拓展。
在關鍵能力研究探索階段,研究側重于關鍵能力培養學科體系化。
我國關鍵能力研究最初在職業教育領域較為盛行,逐步被引入教育其他領域。研究者們介紹和借鑒了國外關鍵能力的相關理念,逐步探索關鍵能力在具體學科中的培養。如有研究者探討關鍵能力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培育;有研究者探討關鍵能力在語文學科中的具體表現以及培育問題;有研究者提出,以項目為載體加強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有研究者探討英語學科中關鍵能力的內涵及其培育。此外,有研究者以課程建設為依托,培養兒童關鍵能力;有研究者以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依托,探討關鍵能力培養。這些研究的深入表明,唯有以具體的課程和學科為依托,關鍵能力的培養才能真正落地。
在關鍵能力研究深化階段,研究以關鍵能力評價定性為主。
近幾年,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關鍵能力的評價進一步深入。傳統的紙筆測驗不能有效測出學生的關鍵能力,對于能力的評價,教師往往通過觀察學生平時的表現,采用描述性評價方式給學生評定等級。但實際上,教師對學生每一項關鍵能力的發展情況缺乏系統全面的整體掌握。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教師通過設置具體的專項任務,通過學生完成任務的表現情況,對其關鍵能力的發展情況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例如,重慶市教育評估院在監測評估實踐中,通過表現性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關鍵能力采取形式各異的測評。
兒童關鍵能力研究跟其他心理學分支一樣,很多前沿的理論和知識都來自歐美國家,體現了兒童關鍵能力研究的國際化趨勢。同時,近年來的研究也體現了中國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如董奇教授領銜的“當代中國兒童心理發育特征”課題在全國范圍內抽樣,填補了我國在兒童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指標體系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心理發育測量工具方面的多項空白。林崇德教授領銜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研究”也形成了重大成果。2009年至今,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連續8年對全市基礎教育階段進行全面的教育質量監測,既有學生、教師、干部及家長的動態海量數據,也有學校的靜態海量數據,建立了數以億計的學生發展全量數據庫,建構了區域的發展常模,有了基于關鍵能力監測的本土化研究與嘗試。
我國兒童關鍵能力發展有哪些趨勢
研究發現,我國兒童關鍵能力發展趨勢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關鍵能力評價多元化。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尤為重要的是評價體系。學校應該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改革定向,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發展的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學校在學生教育教學評價方面,需要把當前以分數為主導的考核方式轉變為以能力為導向的考核方式。關鍵能力的評價將不再局限于表現性評價一種方式,可以通過監測評估,建立關鍵能力常模,通過橫向和縱向綜合比較,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對關鍵能力進行評價。
二是關鍵能力培養模型化。以往的相關研究對兒童關鍵能力的認識較為模糊,原因是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模型,對兒童關鍵能力的內在結構認識還不清晰。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進一步剖析當代兒童關鍵能力的內在結構及其形成規律,建立相應的理論模型和實踐模型,這正是重慶市教育評估院研究的立足點。關鍵能力以模型化的形式展開研究,可以從理論和實踐方面有機契合,使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人的可持續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熱點。關鍵能力是人的可持續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體系,需要教育同仁加強關注。
三是關鍵能力監測常規化。近年來,已有一些學者在借鑒國外成熟理論及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個案式的實證研究。不過,這些研究或實踐多從兒童的某一個方面切入,職業能力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缺乏對兒童職業傾向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將兒童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的成果還很少。
我國兒童關鍵能力監測工作會逐步常規化,構建兒童關鍵能力的常模,首先需要明確兒童關鍵能力培養的共同目標及階段目標。其次,構建兒童關鍵能力培養的有效機制,還要明晰兒童關鍵能力培養的內容。再其次,根據兒童關鍵能力培養的目標和內容,進一步總結兒童關鍵能力培養的原則和有效路徑,促進兒童關鍵能力培養的有效落實。兒童關鍵能力的培養并非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之間的簡單疊加,也不是多學科的簡單拼湊,而是多學科的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動態發展、綜合促進。未來研究將會呈現關鍵能力評價多元化、關鍵能力培養模型化、關鍵能力監測逐步常規化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