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了第十五版亞洲地區大學排名。
今年亞洲地區大學排名涉及760所高校。也是歷年最多的一次。
本次QS亞洲大學排名的指標體系共涉及11項指標,分別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排名亮點
北京大學獲得2023QS亞洲地區大學排名第一!新加坡國立大學后退1名,排名第二位,清華大學緊隨其后排名第三。 中國大陸高校上榜數量最多,共計128所;印度緊隨其后,共計118多所。日本106多所。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研究影響力指標表現優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高校的國際師生數量占比都很高。 韓國排名較為集中,其中韓國科學技術學院排名第八,近五年來排名最高。越南高校提升最大,55%院校排名都有所上升。 印度在研究生產方面表現出色,有三所高校在教師論文數量方面躋身前5。QS亞洲大學排名前20
北京大學躍居榜首,新加坡國立大學未能連續第五年蟬聯亞洲第一,排名下降至第二位。清華大學緊隨其后排名第三。從整體上榜情況看,中國依然保持了在亞洲高等教育體系的主力地位。
中國大陸高校排名表現
盡管中國大陸頂尖高校排名上升,但是也有許多大陸高校排名下降。本排名中62%中國大陸高校排名下降,24%排名穩定,14%排名提升。有2所高校首次進入排名。
兩所中國大陸高校躋身亞洲前三,為大陸高校在該排名歷年來最好成績,這不僅反應了中國大陸高校的崛起,也反映了亞洲地區其他競爭高校的步履蹣跚。
中國大陸高校在國際雇主和專業學者間享有極高聲譽,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QS學術聲譽指標中分列第三和第四。在雇主聲譽中恰好相反,清華大學第三、北京大學第四。
大連大學是中國大陸高校中排名提升最多的院校,上升22位排名亞洲第132。
中國科學院排名上升5位,位于亞洲第80名。在每位教師論文數量方面,它是亞洲地區最高產的研究機構。同時它也是亞洲地區最具國際合作精神的研究機構,在國際研究交流指標中獲評100分滿分。
中國科學院在員工博士文憑數量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是大陸最多的高校,但亞洲排名第32,也突出了大陸高校在這方面略顯薄弱。不過盡管這項指標競爭激烈卻沒有將亞洲頂尖高校區分開來。
浙江大學和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學擁有大陸最國際化的教師團隊,在該指標中分列第17和18名。暨南大學國際學生數量大陸最多,排名亞洲第19,也是大陸唯一一所在該指標中排名進入前30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