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2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
(相關資料圖)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在教育領域亦是如此。細節,不是一件又一件事情的簡單堆砌,而是要注意事情背后的情感和價值觀。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眼光,更是一種智慧。
1、教師著裝情況
學校管理的好壞關鍵在于教職工的素質高低。走在校園里,觀摩教職工的衣著打扮,就能看出學校風氣是否昂揚向上、教職工是否創先爭優。
如果一個學校的教職工普遍不修邊幅,邋里邋遢或者行色匆匆,要么說明學校管理給予教師的壓力過大,要么就是管理疏漏。既然教師都不能為人師表,學校其他的管理也不會做到優秀和卓越。
2、師生走路情況
如果校園內部師生自覺靠右行走,不聚堆喧嘩;車輛有序減速行駛,不鳴笛,自覺避讓學生,這說明學校的管理比較規范。如果師生走路無序,四散游走,大聲喊叫,甚至出現踐踏草坪等現象說明學校教育、疏導不到位,管理秩序較差。
3、車輛停放情況
每所學校都有一個設定好的車輛(自行車)停放區域。車輛停放是否規范,是否整齊,不僅是學校管理制度是否落實到位的事,更體現了一個學校教職工素質的高低。
教職工車輛是否整潔、停放是否整齊等細節,均能體現學校教職工的整體素質和學校管理制度是否能嚴格執行;如果沒有嚴格執行,而又沒有人去管,這樣的學校管理就注定難以規范。
4、學校食堂運行情況
食堂除規定的衛生標準之外,其他方面全靠師生的個人自覺管理。比如:是否排隊用餐、餐廳服務人員的著裝和行為舉止是否文明、是否有較多的剩飯和剩菜、餐后餐桌整潔情況如何等,都能體現學校的育人成效。就餐時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將來的成長影響深遠,學校的合理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5、學校宿舍情況
宿舍是除教室以外,學生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學生宿舍是否清潔、物品擺放是否整齊、垃圾是否袋裝并放置在規定的位置、是否有異味等小細節,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個人素質以及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控制、教育的到位程度。
6、教職工辦公室建設情況
辦公室的氛圍直接影響教師的心情,如果教職工辦公室雜亂無章、材料和學生作業本等亂放亂扔、辦公桌擺放亂七八糟,這樣的學校教職工工作態度和工作責任感也必然難以首肯。
與此相對應的是教師個人的辦公桌,如果教師的辦公物品位置混亂,至少說明教師本人工作、生活的條理性和秩序性不強,給學生的言傳身教也不會到位。
7、學校大門及周圍環境情況
考察學校的第一印象是大門,因此,精細化管理的學校都非常注重大門及其周邊環境及綠化的管理。
如果一個學校連門面都破爛不堪、門外花圃花木長期無人修剪、衛生狀況較差,路面高低不平,或者小商小販到處擺攤設點、網吧舉目皆是,就說明該學校的管理水平肯定較差。
8、校園內部綠化帶衛生情況
無論學校規模是大是小,教學樓是新是舊。學校對環境衛生都應要求清潔、整齊,從環境衛生中就能很簡單的看出學校制度是否執行到位。
有的學校綠化帶內碎紙、塑料袋等雜物到處都是,常年無人清理,如果連學校內部環境整潔這樣簡單的事都不能保證,怎能指望該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和育人成效。
9、學校廁所衛生情況
廁所是師生每天都得去的場所,也是保潔難度最大的場所。如果一個學校把廁所這里的干凈清潔,有專人負責,我們也不用不用懷疑其他工作會做不好。
10、學校的垃圾處理情況
如果垃圾桶里的垃圾不能及時清理,說明學校的各項制度的執行力存在問題。如果垃圾箱內垃圾混雜,既有廢紙等可回收物品,又有果皮等不可回收之物,沒有做到分類回收,就很難說明學校對師生的教育面面俱到了,育人成效就不會很高。
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驚喜
美國作家霍華德·布魯姆說過:“科學與藝術擁有共同的使命——以前所未有的角度觀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驚喜”。
我們做教育,就要有“共同的使命”那就是發自內心地對每一位孩子好、發自內心地尊重每一位師生,并且做到竭盡全力。我們做校長,就要用前所未有的角度來觀察學校、師生和社會,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驚喜。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驚喜,每天保持期待和喜悅的心情,這是一項能力,也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處理好辦教育的虛與實。十年樹人,我們的工作是作用于人的成長,短期內看不到實實在在的產品,有的只是孩子的成長變化。我們所做的努力,也許要在10年、20年、30年甚至50年之后才能體現。所以,仰望星空很重要,我們面向2035、面向2050培育時代新人。而藍圖已繪就,關鍵靠一步一步地行走,需要腳踏實地。
躬身入局,抽身觀局雖說躬身入局很重要,但作為教育工作者,也要善于抽身來觀局。作為校長、老師,不能只是盯著自己的學校,盯著自己的崗位。要思考,如何站在更高的格局和層面上,來看清我們每一所學校的未來和明天,找準定位、積土成山。
最好預期,最壞打算這就是底線思維。我們做任何工作,預期目標設想都很好,都是為孩子們著想,為辦好學校著想。但是,你推出的改革舉措很可能遭到非議,怎么來應對?所以,我們要有最好的預期,但是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心里一定要有一條清晰的底線,涵養一種堅韌從容的性格。
精致精神,精準精進辦學要精致,師生要精神,育人要精準,管理要精進,這是我們對每一所學校的期待。
多元共治,民主協商教育要從管理走向治理,那么,什么是治理呢?有人認為,治理就是多元共治、民主協商。還是那兩句話:“學校的事情學校說了算,教師的事情教師商量著辦”。
管得越少,辦得越好從奠基孩子終身成長的角度看,我們的教育,需要講求“管是為了不管、教是為了不教、說是為了不說”。但是,要強化底線,該管的要管住、管牢、管到位,特別是“一排底線”的要求,決不能出任何問題。
小結: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學校管理的境界和水準也在逐步提升,精細化和人性化的學校管理方式已成為必然選擇。校長在管理學校時,既要重視遠景規劃和校園文化建設,更應關注每一個細節,高度重視細節對學生身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作者 | 井光進,濰坊市教育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