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創新年會,是一線教育實踐專業研討、同伴相聚的“能量山谷”,也是我們奔赴高質量教育體系,系統建構“未來學校方法論”的行動學習。
今日開幕式的全網直播吸引了 人次在線觀看,而全國各地的學校在地參會者們,則正圍繞重建學校生態的十大任務、100個來自教育現場的真實問題進行組隊,并展開了熱切的討論與研究。
(資料圖)
下面讓我們跟隨本次大會總教練趙桂霞校長,走進本次真實任務挑戰。
親愛的各位小伙伴,線上參會的各個學習團隊的老師們,大家下午好!
第九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在大家被疫情所困的有限條件下,不僅如期開幕了,而且與往屆相比,增加了“真實任務學習”的課程模塊。這不僅體現了這次大會的主題:你當象鳥看見你的山;而且更加體現了創新年會的本來價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新發展。這也使得每個參會嘉賓參加創新年會有了實踐意義。
受組委會的安排,我擔任“真實任務學習”的總教練,會在今天、明天和后天的下午會議結束后的時間,組織、帶領各個團隊進行基于真實問題的研究共創,并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成果。
12月5日17:00-17:30:組建團隊,確定分工
12月6日16:30-18:00:破解問題,擬定方案
12月7日16:30-18:00:創建模型,可視化成果
為了組織好這次共創活動, 在正式學習之前,我們建議每個參會單位,推選出 1-2 位學習引導師,進入主辦方溝通群,獲取真實任務選擇問卷,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初步確定問題,做好籌備工作。 為了保證學習效果,我們還建議學校可以推選 一位現場教練,負責現場共創活動的主持、組織分享以及現場的賦能與指導。
同時, 每一類研究領域,我們都建立了學術支持群,邀請該領域相關專家“線上導師”,負責對各個團隊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需求,進行賦能和支持。各學習引導師和現場教練、小組長可以加入學術支持群提問,并獲得專業建議。 未進群的參會者,請聯系報名人員入群。
真實任務十大主題
學術導師團
此外,組委會研究團隊還為各個學習環節,提供了工具模型和案例示范,參會者可進入“學習中心”,獲取相應資源。
三天的具體研討共創任務,簡單地說:
第一天“建組織”
第二天“解問題”
第三天“創成果”
讓我們走進今天的學習任務: “建組織”。
大家現在都已經圍坐在一起,但還不是組織。
“組織,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 目標,互相 協作,結合而成的 集體。”
這個概念中,有很多需要確定下來的事情:
比如,
“人們”,是指哪些人?也就是把哪些人放到一個組織里。
“目標”,也就是我們去往哪里?要看見我們的“山”。
“協作”,有協作,前提是先有分工。組內有哪些角色?成員如何分工?
“集體”,人合起來的整體。這個整體叫什么?
這些事情,涉及到分組、確定目標與分工、為小組起名等。為了實現目標,我們還必須建立規則。讓我們分三步來做:
“
第一步:分組
分組是為了研討共創方便,一般每個小組不要超過10個人,以7-8人為宜。
哪些人分到一起,與目的有關。請根據選定的真實任務,從以下三種分組方式中確定一種,并完成分組。
隨機分組——學習任務適應于所有人,適應隨機分組。可以通過報數的方式,或者按照高矮個排隊的方式,都可以。如第四類課堂教學任務,第五類學生培養任務。
按身份分組——學習任務適應于某一類人員,如家校共育,適合班主任一起共創。
按問題分組——適應于研究同一問題的教師,一起共創。有不少學校選定了幾個真實學習任務,適合按照“問題分組”的方式來確定小組。
這個環節,請學習引導師組織完成。分組完成后,組織“破冰”(組內成員互相介紹,彼此了解對方,可以從我是誰,我來自哪個學部、哪個學科,喜歡什么、擅長什么等角度)
另外要有記錄員,每個人的發言都要記錄在大白紙上或者白板上,還要由資料員來整理我們共創過程當中的相關資料,還要有構圖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我們最后是要把成果可視化,用模型、用工具、用流程來表達。所以構圖是需要在大家研討問題的過程當中參與進來,并且在頭腦當中不斷地去架構,而不是到最后一天再來架構生成,同時還要有發言人。
“
第二步:分工
分組之后,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團隊。
團隊內部成員,都要確立適合自己的角色。
一般,在我們的經驗和實踐當中,大概有這樣的角色,比如說有小組長,因為組長要帶領這個團隊共同的圍繞問題往前推進,比如說要有計時員,因為每一個共創的活動都需要控制時間的。
另外要有記錄員,每個人的發言都要記錄在大白紙上或者白板上,還要由資料員來整理我們共創過程當中的相關資料,還要有構圖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我們最后是要把成果可視化,用模型、用工具、用流程來表達。所以構圖是需要在大家研討問題的過程當中參與進來,并且在頭腦當中不斷地去架構,而不是到最后一天再來架構生成,同時還要有發言人。
這個環節,請學習引導師,下發 角色分工表單(進入學習中心下載學習手冊),你建議的組長是誰?你希望自己做什么?你希望自己組織還可以做什么?當填寫完以后,組內的成員大家分享,分享完了以后,大概的各自的角色也就確立下來了。
這一步完成后,學習引導師可請各小組組長起立,成員們給組長掌聲,以此表達感謝和信任。
“
第三步:團隊建設
組長帶領隊員進行團隊建設,共創 組名、目標、口號、規則(建議不超過3條)
首先,要給這個小組起個名字,因為名字代表了你的追求,要給小組確定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指的這三天共創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大家一定要注意,目標必須符合 smart 原則,也就是必須是具體的可測量的,能實現的具有相關性的,并且要在三天內完成的。
當然團隊最好有一個口號,我們希望大家能夠有一個響亮的口號,能夠激發團隊的凝聚力和內驅力。同時團隊都是臨時組成的,我們必須有規則,因為時間的關系建議大家形成三條規則就可以了。這樣一個活動是由組長組織團隊成員共創,在這個完成之后,一定要組織一個現場的展示,這個活動是由組長帶領成員共創。
在這個環節需要學習引導師做配合,下發我們的小組團隊建設的 “團隊建設框架圖”, 在組長帶領下,小組成員共創完成。
最后,由學習引導師組織各小組,現場展示。在這一輪“建組織”中,評選出1個優勝小組。并把優勝小組的共創成果,上傳。
“建組織”這個環節,主要任務和流程就是這些。請學習引導師和現場教練組織現場參會人員,完成上述相關學習任務。
這就是第一天的學習環節,未來經歷三天的共創,從單點難題突破,到復雜問題解構,再到實現學校整體發展,我們最終將呈現的是能量滿滿的解決方案,切實可行的工作思路,以及一整套的工具支架。
在各參會單位完成小組成果共創后,我們將于12月14日在云展廳上舉辦真實任務成果展,歡迎全體教育人觀展并點贊,您的贊賞將結合學術導師意見共同決定優勝小組。組委會將在18日的閉幕式上公布優勝小組學校和組員名單,并頒發獲獎證書和禮品。
我們由衷地期待您在這場以教育為名,以學習為路的大會中,滿載而歸。
主論壇 DAY1 預告
微信同號:
19122459494(曹老師)
17772444381(肖老師)
17323487462(何老師)
17783144578(鄧老師)
19923944023(楊老師)
即可進入年會現場報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