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訓機構中老師帶走學生這類情況已經(jīng)屢見不鮮了,特別是,文化機構通常由一名教師教一批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熟悉教學節(jié)奏,學生熟悉教師的教學方法,因此他們結伴離開原來的機構,另立門戶。
早在不久前,鋒格練字老師就聽說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名教師,培訓機構剛剛開業(yè),與人合作。兩名教師共同負責招生和教學。結果,合伙人直接帶走了百名學生,并還是在附近開起了另外的培訓機構,這給了他很大的打擊。
有沒有一種合同或協(xié)議可以約束這種行為?
(資料圖)
其實是沒有的!因為太難界定了
1、你不知道老師是主動帶走學生還是學生自愿轉學。
2、即使老師承認我?guī)ё吡四愕膶W生,你也不能對他們實施有效的懲罰措施。
好老師的辭職對機構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如何打破?
比起亡羊補牢,校長怎樣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1、建立科學的績效體系
教師永遠是學校的核心資源,與其規(guī)避風險,不如主動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
量化老師的績效考核。無論是招生教師的招生轉化數(shù)據(jù),還是教師的教務服務數(shù)據(jù),都要做到有據(jù)可依,量化考核,公平公正。
2、建立好教師人才梯隊,完善培訓體系
對于骨干教師,可以器重,但不能倚重。
把雞蛋都裝在一個籃子里是不明智的,同樣,學校只依賴一名骨干教師也是危險的。
要在短時間內對人才進行復制,快速招聘到新老師并培訓其融入機構教學體系內,就能避免學校被某個名師 “綁架”,同時這樣也會打擊骨干教師“擁兵自重”的心理,從而減少管理上的風險。
3、建立標準化的教學服務體系
將整個教學服 務流程化、模塊化將各個工作模塊區(qū)分開,不要一位老師做多份工作,降低老師的不可替代性,這樣也能預防老師輕易離職,或者老師離職對機構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