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專欄】
別跟學校“討說法”,因為孩子傷不起!
(資料圖片)
原創作者|詹大年(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昆明市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策劃學術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圓桌會議特邀專家。)
我當校長30多年,從公辦學校到民辦學校,見過、聽說過、處理過不少的家長到學?!坝懻f法”的案例。有的“公了”,有的“私了”,最后基本都把自己的孩子“廢了”。
大人“討說法”。孩子傷不起!
一、從此以后,孩子可能一蹶不振。
“討說法”大多會夸大孩子“被傷害”的程度。這樣,暗示的作用會放大孩子內心的“傷害”程度。也就可能孩子會真的感覺自己受了莫大的傷害,從此內心無力,“被傷害”就成了他逃避的借口。
比如“精神賠償”,實際上“精神損失”不一定出在事情本身,而出在事情的處理過程。對于孩子來講,成年人怎么“定調”,孩子就會有怎樣的心理態度與接納方式。
二 、對立的做法,會孤立孩子。
被家長帶著去學?!坝懻f法”的孩子,是膽怯的、孤立的。老師、同學也不敢靠近他。最初事情的本身不一定是對立的,但事情的結果卻變成對立了。這樣,孩子就被從一個群體里分離出來,真正的心理陰影由此而生。
三 、從此以后,可能“差評”不斷。
學校,是學生及家長利益的代表者。
“討說法”的家長往往會不自覺地把平時的不快遷移到當下的情緒中,或許越陷越深。
這樣“討說法”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不小心就背個“校鬧”的差名。
四、 處理過程本身就是教育過程。
委屈、原諒、包容、擔當、抗挫、化解,或者放大、對立、……成年人的態度,都會讓孩子產生對應的反應,都會從中學到,成長。
如果事情發展到必須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權益時,那是另外一碼事。本文不做討論。
不管怎樣,處理不好,沒有贏家。輸得最痛的肯定是孩子。
——2018年初稿,2022年11月18日修改重發
精選留言
@冬日暖陽(來自湖北):家校一致,教育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如何應對,才是最重要的。討說法,并不是成熟的應對方法。溝通,才是。別人或許會拒絕你的訴求,那是別人的事。你有表達你訴求的權利,但,不要冠以討說法這樣的有爭議的名詞和態度
@慢半拍(來自北京):討說法這個詞很含糊,第一反應想起《秋菊打官司》那個電影,大多數家長都是哈著老師吧。社會上任何職業,只要是跟人打交道,就會遇到不講理的客戶,受氣被冤枉,甚至遭到投訴,但是他們手里沒有孩子當人質。因為大人的過錯而把氣撒在孩子身上,或者冷暴力的老師,不如換個職業,看看是不是都能事少、錢多、離家近,還跟個大爺似的。但凡有這種想法,要報復孩子的人,他們做哪一行都做不好。作為家長,如果經過充分了解和溝通,覺得學校和老師跟自己理念有原則性的沖突,換一個學校算了,世界那么大,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嗎?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來自河北):我家孩子一年級的時候被老師打腫了手,嚇的不敢去學校上學,和老師電話溝通,老師很強硬,要是這樣該不該去學校找老師呢?
@秀娟(來自廣東):學校里的老師素質參差不齊。某些老師的惡劣行徑得到學校護犢子似的縱容,使家長對整個學校老師隊伍產生誤解。我想您當下的思考角度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我此刻卻不敢茍同。真理越辯越明,鼓勵家長據理力爭,側面教育孩子,這個社會是有王法的,而不是某一個人可以只手遮天的。當然有些家長蠻橫無理,通過他們的表演,讓他們無地自容,也是他們自取其辱。我們的教師若有智慧和愛的能力,完全可以擁抱家長。希望有云開霧散的一天,無數的別人都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
@雪兒(來自云南):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是什么?告訴家長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要一味忍讓?不能到學校找老師了解情況、解決問題?不然就變成所謂的“討說法”?那校園霸凌呢?是否也不能“討說法”?
@詹大年(作者):我的意思在文章里表達清楚了。我的觀點只是說服我自己,沒有想過還要說服誰。
@書影竹韻(來自山西):太多時候人們嘴上說著為了孩子,事實上最被忽略的、最受傷的恰恰是孩子。
@水聽風(來自廣東):我們四年級,班里有學生上課眼里無光,對老師新授的知識不感興趣,作業也是應付了事,但隨堂測練總能考70.80分。后來發現隨堂測試的試卷,孩子在輔導園做過了,一模一樣的。跟家長反饋,家長卻說這是正?,F象,本來孩子去輔導園就是刷題。我說,還是希望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家長卻說,現在不就是看成績嗎?
@-語(來自四川):學校是絕對強權方,作者的意思是:人在屋檐下,只能忍氣吞聲?
@詹大年 (作者):讀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秀娟(來自廣東):“學校,是學生及家長利益的代表者。這樣“討說法”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不小心就背個“校鬧”的差名。”不明白前一段話話的意思,后面感覺就是恐嚇了。我很希望和您溝通一下。
@石永紅醫生( 來自湖南):孩子在學校受到委屈.到學校討說法的結果是. .讓孩子在學校處境更艱難。我深有體會。
@廖大爺( 來自四川):贊成詹校長的觀點。跟學校、老師“討說法”,是自以為是,受傷害的是孩子,不可取。有意見,有問題可以溝通交流,不必大動干戈。個人愚見,見諒。
@在路上XLQ(來自重慶):真正要解決的是幫助孩子培養理性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離開學校后,現實的社會會告訴你“討說法”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
@小L同學( 來自河南):題目上詹校長的觀點就表達得很清楚,同意詹校長看法。
@文質彬彬(來自河南):看看評論,惹眾怒的趨勢,容易不容易。說的話是大實話,謝謝詹老師。
@一休(來自江蘇):要養成讓孩子去適應這個社會,而不是誰誰去適應你家小孩 。為人父母,護不住孩子一生。
@本立而道生(來自湖北):支持以上觀點。我家孩子在跟學生玩耍時,被擦傷啥的,第一時間趕緊去醫院處理,誰受傷害誰就是輸家,去找學生找學校找老師?只能減少一點經濟損失,孩子還覺得這事錯不在我,錯過了一次成長的機會,但是會教會孩子,這不能玩,那個同學不能一起,要小心加小心。以后面對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孩子的成長是在處理各種問題中獲得的,只要是一些無意的摩擦,受點小委屈小傷,無傷大雅的,大人真沒必要介入,大人覺得心疼呀,委屈呀,很多情緒是自己的,并不是孩子的,有時孩子看到別的家長氣勢洶洶的去幫忙出氣,也想請家長出面,我們就會說,這解決不了問題,你自己覺得怎么樣,這個環境整體是不是開心的。這種處理方式,現在看來,孩子很陽光,也不慫,沒啥問題!
@三皮(來自內蒙古):哪個孩子沒被罵過蠢豬笨蛋?哪個孩子沒被拍過幾巴掌?只要孩子心里能承受這些委屈,家長就不要以自身的感受對孩子放大委屈,別跟孩子談尊嚴。當然重大傷害除外。別奢望所有的老師都向于漪、李希貴、李鎮西、詹大年、尹建莉那樣。
@岡仁波齊(來自四川):愛你的日子是沒有道理的包容,是沒有道理的你都對,錯都在我。如果哪一天覺得我是正確,而你怎樣都錯,那就表示愛已經隨風飄逝,你在我這里就只是生意。而根據樊登的說法,商業或者生意其本質是取悅,教育的本質是改變。與學校討說法,就是要孩子和學校來取悅、或者滿足我,我是把孩子和學校當成生意去謀利。如果把對孩子的教育看成是改變孩子,或者孩子的教育是他自身改變自己,那就輸贏之后是否取悅了家長,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緊的,是孩子感到一天天改變得更好,今天比昨天的自己,更讓他滿意。
@左手指月(來自湖南):這個社會總是有那么一些人喜歡把自己當大師,提出一些標新立異的觀點,這個作者也是。通篇文章你就在故意混淆觀點 ,我就弱弱地問你一句:孩子在學校受到霸凌或冷暴力了,如果不引導孩子正確地到學校溝通,找出根源所在,任由孩子在自卑的陰影下成長,和你所稱的在此解決過程中造成的"傷害",孰重孰輕?如果是一些小問題,我想沒有哪個家長愚蠢到學校無理取鬧的地步。
@詹大年(作者):我僅僅是寫了一篇短文,就被你捧成“大師”了。
@葉子(來自山東):不管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上還是在家長的角度上,都允許雙方溝通。我家孩子上的私立學校,我不在里面上班,他們學校很多老師和家長就不是坦誠溝通的,總是壓著家長管孩子的成績。彼此少了坦誠溝通,不會是個別的和老師會沖突,而是會不時地發生共性的沖突。找與不找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根在學??己私處煹闹贫?,根在體制的指揮棒,歷史是向前的,也是曲折上升螺旋進步的,早晚有一天雙方會做到徹底的坦誠相待,或者說班級授課制的殼子可以擺脫,不復存在,也就不會和某個老師再會有沖突。
@Haiyan(來自美國):人生怎么過都會有遺憾,按照自己的想法過,道理教不會人,事情才教得會,多經歷幾次,好的或者壞的,邊思考邊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延伸閱讀:
陽了11天,只想告訴你 ——新冠真的不像感冒
原創作者|詹大年(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昆明市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策劃學術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圓桌會議特邀專家。)
我陽了11天了。我只想告訴你:新冠真的不是感冒。如果你真把新冠當感冒,那就是把身體當兒戲。
我的11天,歷經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嘴硬】
我沒患過新冠,只患過感冒。
被專家們科普幾次后,我相信奧密克戎感染就是“小感冒”。
我還相信我的體質,更相信我的心態。
陽了的第一天,卷起行囊,帶上電腦,自我隔離,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怕什么!不就是個小感冒嗎?三兩天就好了。”
嘴硬。
【第二階段:酸痛】
第二天、第三天,感覺確實和流感差不多,酸痛,不高燒。困了,我睡一大覺。醒了,我爬起來看書寫作。熬一鍋稀飯,擺一堆水果,狂吃。我想,只要體質好,小小的奧密克戎能奈何我?
【第三階段:咳嗽 咳嗽 咳嗽】
第四天開始,酸痛消失了,其他癥狀也減輕了。只是咳嗽,咳嗽,咳嗽......咳到不相信還有明天。已經是第11天了,無休止的咳嗽,伴隨頭疼、乏力、失眠?;畹竭@個年齡,從來都是倒頭即睡,被感染以后沒想到還真的無法入眠。
失眠的時候,身體哪個部位曾經疼過痛過,好像一一都被重新激活。
早在前幾天,學校囤藥了——不囤不行,有那么多的孩子呢。
但是,藥吃下去,基本沒有用。因為這些藥都是治感冒的,而我患的是新冠。藥不對癥,索性不吃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對付疾病的科學方法只有兩個:一是預防,二是治療??挂呷辏呙绮豢孔V,特效藥又沒見著。
要驅走疫情,一是靠疫苗,二是靠特效藥。專家的預見和病毒的慈悲都靠不住。我無法樂觀。
對很多人來說,抗疫三年基本都是在演習,也在演戲,不管如何“層層加碼”,終究沒有擋住奧密克戎。
這回才是“狼來了”。
三年,一些人變富了,一些人變窮了;一些人變傻了,一些人變慫了;一些人變老了,一些人變乖了;一些人變得不說人話了,一些人變得不說話了。
開個會,念個文件,做個臺賬,搞個演練,弄過來弄過去,都好像在把病毒當道具,把別人當演員,把自己當看客。等到自己全家都陽了,辦公室癱瘓了,才知道病毒原來根本六親不認。才知道各種臺賬除了專治各種不服,根本治不了新冠。
三年抗疫,新冠真的被我們弄成一場“小感冒”了么?
平安夜來了,等待鐘聲響起,等待圣誕襪里的特效藥。
——于2022年平安夜
延伸閱讀:
詹大年:人,是不可以被淘汰的!
詹大年:批評是叫孩子“抬頭”,而不是“低頭”
詹大年實話實說:我很擔憂“暑假托管”
詹大年:好的關系,才是好的教育!沒有真正意義上厭學的孩子,他只是不喜歡你教
李鎮西:“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改變他們的內心?”——六訪丑小鴨中學
李鎮西:校長被女生辱罵之后……
詹大年:我很心疼"土豬拱白菜"的孩子——因為他被我們教錯了
丑小鴨中學校長詹大年:“問題孩子”很少真正有問題
詹大年:如何化解青春期孩子的對立情緒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