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職業責任指人們在所從事的職業活動中承擔的特定職責,包括應做的工作和應盡的義務。醫學職業精神意味著對學生和患者負有職業責任——既要承擔專業技術責任,還要維護患者利益和遵守職業規范。如何將職業責任有效并合理地應用于醫學教育中,培養出“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優秀醫務工作者值得每一位醫學教育者和管理者思考和探索。受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的委托,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承擔了《職業責任:教育和醫療改革的根本問題》一書的翻譯,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職業責任所達成的九個共識,以及如何實現專業實踐改革。
本期醫學教育文獻研讀會,共選取了“ 職業責任的本質與新要求”、“ 醫學教育的‘隱性課程’”和“ 學校心理學實踐在政策、結構、角色以及知識方面存在的障礙”三個章節的相關內容,結合中南大學近年來醫學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對職業責任在醫學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全面闡述。
(資料圖片)
2023年1月13日晚,由北京大學醫學部、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研究聯盟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承辦的第二十三期醫學教育文獻研讀會順利舉辦。本期文獻研讀會的主題是“職業責任:教育和醫療改革的根本問題”,來自全國醫學院校的近200名醫學教育專家、教學管理人員及教師參加了本次線上研讀會。研讀會由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副院長 陳俊香教授主持,邀請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莊權副研究員、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曾藝教授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歐陽洋副教授進行文獻分享,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 曲波教授進行評議。
會議伊始,中南大學常務副校長、湘雅醫學院院長 陳翔教授介紹了本次研讀會選擇《職業責任:教育和醫療改革的根本問題》進行分享的初衷。他表示,醫學教育是我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鑒于醫學職業的特殊性,在教育界和醫學界,關于職業責任和職業精神的討論從未停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一直致力于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將職業精神與臨床能力融合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取得了較好成效。《職業責任:教育和醫療改革的根本問題》這本書,有助于我們從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等多學科視角理解醫學職業和醫學教育。
文獻解讀
莊權副研究員重點分享了“職業責任的本質與新要求”一章。他分別從職業責任的本質、職業責任的預期行為、醫學教育中職業責任的新要求三個方面展開講解,同時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醫務工作者堅守一線,富有使命感和擔當的行醫素養為例,強調了醫學教育中職業責任的新要求。
曾藝教授對第九章“醫學教育的‘隱性課程’”進行了分享。她從社會和醫學院間關系的轉變、醫學、專業培訓、醫學內容、醫學文化、醫療系統的變革、未能改變、前進的道路等八個方面論述了醫學教育中隱性課程存在的必要性和意義,并結合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實踐探索,闡述了職業責任改革的著力點。
歐陽洋副教授對第十六章“學校心理學實踐在政策、結構、角色以及知識方面存在的障礙”章節進行了解讀,介紹了美國學校心理學發展歷史、現實障礙及提出的改進建議及思考,強調了學校心理學在日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教育體系的重要意義。
專家評議
曲波教授結合自身工作,談了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本書中指出美國義務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是培養負責任、能夠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要實現這樣的使命,要關注技能習慣和知識體系的培訓,更要注重和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相協調的價值體系的培養。 第二,在隱性課程教育方面,醫學教育要以終為始,回歸教育的本質,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職業責任滲透給學生,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推動學校更好的發展。 第三,在學校心理學實踐方面,心理教師機構、編制、職業成長路徑等問題需要充分調動校內外力量,共同努力。 最后,曲波教授分享了在中國醫科大學分管教學工作的體會,介紹了中國醫科大學通過成立醫學人文學院,踐行人文教育理念的實踐探索,希望和各高校互學互助,增進交流,共同培養合格的仁心醫者。
討論交流
在討論和交流環節,參會老師積極發言討論。 部分老師認為,職業責任既包括醫學知識和技能,又包含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于后者,各醫學院校都在積極探索,但這些探索是否充分?是否全面?是否有效?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與評價在教育學領域也是個難點,因此,如何遵循教育教學的本質和規律進行有效培養和有效評價,更好地培養醫學人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勇挑重任,是值得深入反思和探討的話題。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 王維民教授認為本次分享選題很好,準備充分,尤其在近三年的抗疫中深刻感受到職業責任在醫務人員身上很好的體現。醫學教育中隱性課程涉及內容廣泛,體現著一個學校、教師、醫院的文化,尤其需要加強重視。同時,國家層面對學校心理教師也很重視,存在的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解決。王維民教授表示,希望陸續出版的醫學譯著能夠成為醫學教育同道共同的財富。中南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 陶立堅教授表示,本次文獻研讀討論精彩而充分,通過本次文獻研讀,希望可以加深大家對醫學教育中職業責任培養的重視程度,會后在各自崗位上進一步推動。
主持人 陳俊香教授做了簡要總結,職業責任是醫學教育者及醫務工作人員的熱議話題,如何培養醫學生的職業責任,使醫學生在未來從業中獲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在未來工作中達到社會責任的預期要求是醫學教育工作者需要長期討論交流的內容。最后,參會人員進行集體合影,第二十三期文獻研讀會圓滿結束。
End
醫學教育文獻研讀會(Reading Salonon Medical Education, RSOME)是由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研究聯盟發起,為營造醫學教育學術氛圍,提升醫學教育研究隊伍水平,促進聯盟成員共同進步,以形成醫學教育學習共同體,搭建國內外醫學教育及相關領域的最新文獻與經典文獻分享與交流的平臺,促進大家共同學習與進步。RSOME堅持以學術自治為原則,圍繞醫學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的重要問題開展文獻研讀,依托但不限于聯盟學術簡報。研讀會由北京大學醫學部、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研究聯盟、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歡迎對醫學教育及研究感興趣的廣大師生加入RSOME!RSOME得到人民衛生出版社基金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往期推薦
社會學視域下的醫學教育|第二十二期文獻研讀會順利舉辦
醫學課程整合|第二十一期文獻研讀會順利舉辦
臨床思維評價|第二十期文獻研讀會順利舉辦
反思性實踐|第十九期文獻研讀會順利舉辦
以研究的視角看模擬醫學中心定位、運作與發展策略|第十八期文獻研讀會順利舉辦
“基于案例的學習”:第十七期文獻研讀會順利舉辦
“混合式學習”:第十六期文獻研讀會順利舉辦
“課程整合與整合學習”:第十五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敘事醫學理論與實踐”:第十四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醫患溝通技能對臨床治療的影響:第十三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培養醫師職業精神:1990-2019年間培訓課程的文獻綜述 第十二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臨床推理中的信息獲取和診斷試驗的解釋與運用:第十一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基于實踐的跨專業教育:第十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測試的設計、開發與實現:第九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醫學教育作為職業化的重要一環:第八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ACGME-I認證體系介紹與啟示:第七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掌握性學習”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初探:第六期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第五期醫學教育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第四期醫學教育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第三期醫學教育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
第二期醫學教育文獻研讀會—醫學職業素養:定義、途徑與評價順利召開
第一期醫學教育文獻研讀會順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