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宋自從宋神宗開始,一直到北宋滅亡,大臣們都一直在關于變法展開激烈的爭奪,宋朝的變法派和守舊派的長期的拉鋸加劇了宋朝的貧窮,宋朝還不得不面對金、遼、西夏等異族建立的強國。最終走向滅亡。要是小編的整理,大家可以參考。
北宋后期滅亡的原因
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是靖康之恥,靖康二年,北宋的統治者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二人被金兵俘虜,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北宋皇室成了金兵的階下囚,北宋滅亡。當然,北宋滅亡的根本原因還是國家內部出現了問題。
1、北部屏障消失。五代時,后晉石敬塘甘為兒皇帝,把幽云十六州割契丹,使得游牧騎兵暢通無阻,直取開封。
2、北宋主要是藏富民間,地方地主官僚富裕,而國庫空虛。當然國庫空虛跟當時兵多、官多有關系,當時宋為了穩定社會秩序,招大量流民入伍,同時科舉大量取士,造成國庫空虛,正因如此,才有后來的王安石變法。
3、威脅太多。和北宋并立的是三個少數民族,并且都建立了政權,實力都很強,再加上后來橫空出世的蒙古,所以,眾多威脅也是軍事失利的原因。造成了北宋困在中原腹地,地形基本以山區、丘陵為主,基本無地可飼馬,騎兵就不會是宋兵的主力兵種。
北宋滅亡的啟示是什么
北宋的滅亡告訴我們“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自古以來,沒有那個國家是可以靠交保護費而長久存在的,鐵血漢唐的輝煌一再警示我們,唯有不忘武備才能鑄就錚錚鐵骨。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經濟實力雄厚,改變重文輕武策略,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樣才能保衛國家領土完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教訓是:宋朝實行重文抑武,以孝治國,冗兵的政策,只要求人民維護統治階級的皇權地位,沒有建立強大的軍隊,以抵御外侮。
北宋時期的社會狀況
1.天下分裂,沒有實現大一統.先是北宋、遼、西夏相對峙,后是南宋、金、西夏相對峙。
2.民族矛盾尖銳.遼宋夏金等不同民族建立的王朝之間多次相互征戰.西夏軍隊、金軍在宋朝境內燒殺搶掠.同一個王朝內部的不同民族間也存在尖銳的矛盾.例如,遼朝境內契丹人與女真人之間的矛盾沖突。
3.文化交流加強,促進民族融合.契丹人、黨項人、女真人逐漸接受漢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