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制度的影響有促進了國家統一與各地區文化交流。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制造出來的制度而已。在一定程度保證了地方不會因為財力過于強大,與中央對抗,而且還可以保證中央的財政沒有空缺的問題。
行省制度的歷史影響
元朝行省制度可謂是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制度,因為時至今日,中國的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還是有行省制度的影子存在。不只是今天,元朝之后的明朝、清朝也是延續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來對地方進行管理。由此可見,元朝的行省制度對于后世的影響很深遠。
1、對中央的影響
(資料圖片)
首先要明確一點,不管行省制度對于元朝、清朝、明朝、乃至今天產生多么深遠的影響,人們都得清楚地意識到,它也是的封建王朝的產物,無非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制造出來的制度而已。
行省制度可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是因為行省的所有事物都在中央的管轄范圍內,比如行省的官員是中書省任命的,行省沒有任何可以任命的權利;
行省的財務,也只是中央的中轉站,因為元朝行省制規定,所有行省的財務支出都由中央支付,因此行省征收的錢財都必須上交,各個行省只能夠留一小部分,也就是行省還要向中央繳納賦稅,這樣就可以避免地方上對于財務的過分控制,也可以使得中央國庫的財務不會空缺;
最重要的是,行省是不可能有任何軍權的,因為元朝的軍權牢牢掌握在中央,不可能給地方割據任何機會。
加強了中央集權,與社會的安定,如果由漢人擔任因為思想觀念的不同,以及對于元朝朝廷發自內心的不認同感,很可能會導致新的叛變產生。
2、對地方的影響
行省制度對于地方的影響絕對都是正面的,因為元代行省制度選出的地方官員有好幾位,讓他們再決定重要事務的時候一起商量。這樣就避免大權獨攬一人之手,讓他們的權利相互制衡。與此同時,又設置監察機構,比如御史臺。
這些都可以監督地方官員的行為與政績。中央就可以了解到地方官員真實的情況,這樣就不會讓中央下達的命令到地方的時候就變味了。
3、對文化的影響
元朝行省范圍的劃分是沒有規律可言的,而是隨意地對地域進行劃分,這樣劃分范圍,不僅可以避免地方割據勢力的產生,而且還可以讓劃在一起的不同地區,進行文化上的交流,也就加強了它們之間的文化交融,正是這些文化的交流,才漸漸有了今天所看到的各地文化。
各個民族之間團結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國家統一,所以單從文化方面來講,元朝行省制度,對今天的民族團結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4、對財政的影響
元代行省制度規定行省的開支由朝廷管控與支出,所以各個行省從路、州、縣征回來的錢財都必須上交朝廷。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保證了地方不會因為財力過于強大,與中央對抗,而且還可以保證中央的財政沒有空缺的問題,才可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行省制度的特點
元朝行省制度制定的前提是忽必烈為了防止像前朝那樣的割據勢力的存在,所以元朝行省制度制定的目的就是防止割據勢力的存在,方便中央對于地方的管理。在元代的時候,中國的領地已經很多,幅員遼闊。
而且元代的時候,少數民族的數量也是最多的,因此當時的很多地域在當地的少數民族心里還是他們自己的地盤,所以就算已經收復,也要提防他們會有叛亂的心思,因此才設置了行省制。
行省不僅使得中央把權力都集中起來,而且給地方的官員也留出了可以更好發展的權力,但是最終還是在中央的控制之下,這是元朝行省制的的特點之一。
元朝行省制度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不用從古代的行省地域劃分來看,從今天的行省地域劃分來看,中國各個省的地域劃分也是沒有規律的
元朝行省制度最妙的一點在于,中書省的劃分條件卻恰恰相反。中書省管理的重點地區,如北京、天津、山東等地,處于這些行省的中心地段,以便對其他地段進行監督管理。
元朝行省制度最大的特點是,對地方官員實行互相制衡的手段,也就杜絕了一人專權的情況發生。地方行省的官員和中央的中書省的官員是一樣的,只不過級別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