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的頒布,有專家把這次新課程、新課標方案實施稱為第九次課改,2022,可概括為新課程、新課標的文本學習年,2023,將會成為新課程、新課標強力推進實施之年,那么第九次課改與第八次課改相比側重點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料圖片)
變化一
改革目標從原來特別關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改革走向特別關注單元學習目標設計與達成改革,即首先關注內容結構化、目標改革。
變化二
從關注三維目標的教學目標走向關注學科素養達成的教育目標,從知識立意走向育人立意。
變化三
從過去僅關注碎片化只見樹本的課時設計走向先要關注森林的大概念統領的體現內容結構化的單元設計。學養目標科學撰寫表達,大概念梳理、核心問題提出、主任務設計、貫徹始終的大情景鏈創設將成為突破點。
變化四
以人文主題、內容主題的單元將被以概念統領的課程最小結構單位所取代,學科層面大概念是教材編寫依據,單元層面大概念才是單元整合、設計依據。
變化五
用學科實踐活動取代大一統、淺層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科實踐活動本質是引導學生像專家一樣思考,通俗說就是用專家做事、解決問題時是怎樣借助大概念來確定程序、步驟作為學習程序;從“學科邏輯”到“學習邏輯”。
變化六
原來引導學生課堂結束時從陳述性、程序性、元認知多維知識總結走向為積淀素養的學后反思。這一環節要比傳統的課堂小結用時更長,重點應放在關聯、應用上,關聯是借助同化、順應實現本節概念與前面所學概念結構化;應用指的是特別重視能從知識學習中提煉出大概念遷移運用到陌生、非良構問題情景中去解決問題。
變化七
這次所提各學科拿出10%課時用于跨學科實踐活動,旨在跨學科大概念學習,建議先把課標推薦的跨學科實踐活動案例做實做好。
變化八
新課標增添學業質量模塊讓教學評一體化有了依據、指標。本次所提教學評一體化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達標檢測三者一致性;一是教師教、學生學與考試一致性。教學評一致性是單元教學設計、實施評價重要原則之一。
變化九
變化之九從過去教研員自行解讀隨意命題走向依據學業質量標準的以標命題。從知識、命題雙向細目表變為多維細目表一一橫欄:情景設置、任務設計、思維、推理層級、問題設計、答案開放度;豎欄:大概念、核心任務。關注從試題到試題近遷移,到大概念運用的遠遷移;關注客觀性試題評分標準變化;從能力到素養,重視試題復雜情景設計、重視非良構問題設計,重視設問設計。
來源: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