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說明】
王玨老師在《學習科學》課程中提出了一個“高效教學”的框架:
【資料圖】
高效教學 = 高效輸入 + 高效輸出 + 情感支持
教學理論有沒有效,要看老師能不能真正落地、落地后的真實反饋。
老師的教學方法有沒有效,要看學生的真實反饋、以及知識理解水平、考試成績能否提高。
那么,王玨老師提出的 “輸出式學習”原理、以及極力推薦的 “圖形組織者”教學策略,效果到底如何呢?
下面,咱們就讓老師、學生自己來說!
本文由 安徽宣城中學 葉婷老師提供素材,王玨老師整理成文,文中的重頭戲是 吳汶蔓同學自己撰寫的學習心得、以及創作的知識圖表,值得大家仔細閱讀!
——————————————————————
今晚,王玨老師在《學習科學》課程學習群中,發現葉婷老師正在向學友們報喜,以下是部分聊天記錄截圖:
如此神速的進步,影響因素或許有很多,但背后必然存在一個契機。
葉婷老師說,根據她的了解,吳同學取得進步的主要因素,應該是“ 主動學習的精神”。
那么,“主動學習的精神”有沒有什么契機呢?
葉婷老師反饋:
葉婷老師說的“ 讓她自主整理”,是在學習《學習科學》課程的“輸出式學習”這一單元時,為了完成課程作業,給學生布置 知識圖表的創作任務(在學習科學課程中稱之為“圖形組織者”教學策略)。
恰好,葉老師上交的課程作業中,就詳細描述了吳同學進行知識圖表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一些作品。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
先交待一下葉婷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要求(含葉老師所寫的組織動員過程):
【主題選擇】寒假期間,本人在網絡作業平臺每天發布一篇 高考復習之“小說閱讀”作業。
因為疫情緣故,只好借助微課等手段講解重難點,但是還是感覺有些 碎片化,正逢學習王玨老師的輸出式學習、圖式等理論,于是就布置了 讓同學自行總結的任務。
【實施過程】一共四次。每次都有詳細要求,而且特別注明要以近期習題來 舉例(樣例)。
每一次都會要求同學上傳至作業平臺,本人批改,擇優推薦分享,第一次時,有部分同學做得很好,被當成樣例在共享空間展覽。于是更多同學知道怎么做更好。
每一次要求都比較具體,具體如下四幅圖:
葉婷老師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在吳同學的心目中,又有如何感受、如何的心路歷程呢?
下面是吳同學自己寫的知識圖表創作心得:
——————————————————————
關于小說總結(吳汶蔓)
其實在做這個作業之前我對“強制性總結”這種東西一直 很抗拒,包括之前的考試檔案,不在收上去之前搞不好的那種,包括這次小說總結的整個過程都是屬于那種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做的。
但是,4次總結之后,發現自己對小說閱讀的認識真的上升了不止一個層次之后,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也改觀了。
下面說說關于小說閱讀。
之前做小說吧,感覺就 像是走夜路,如果是平常碰到的多一點的題型就答的好一點(其實就是純套模版),如果以前從來沒遇過,那基本就是一分左右。
比如說《山頂的海風》中“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現的作用,完全答不到點子上。
上了快3年高中,考了這么多次小說,但其實我之前連小說會考些什么 都沒有了解過,完全是靠天收狀態。
比如說“人物”吧, 以前我覺得“人物不就是小說里面的人么." 但是查了資料和題目之后,發現“人物”也是很復雜的,他可以是襯托也可以是對比關系,可能是主人公也可能是敘述者,可能是主要人物也可能是次要人物,人物關系的不同作用相差甚遠.還有敘述視角。
以前我只是把它和人稱劃等號的,但是現在發現它們差別很大,視角的范圍要大很多.對藝術手法的認識也不再是以前只知道的修辭手法,還有以小見大、正側面描寫、對比、蒙征、虛實等很多。
個人感覺這個總結任務是老師給我們引了一個方向,之后的路還要靠自己走,在4次硬性作業之后,我關于高考題型也去了解了一下:
雖然那4次作業寫了很多,但是關于小說閱讀的認識是 遠遠不夠的,還有好多如日記體(見后圖)、書信體(見后圖)、散文化、意識流是很少碰到的。
特別是意識流小說基本上是看不懂系列(詳情可以了解《十二點的列車》、《蝴蝶》),只能慶幸目前還沒考到,但是如果提前做了了解總結, 真的遇到了之后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 要打有準備的仗.(接下來要去了解了解散文了,
其實老師就讓我說一小段來著,扯了這么多,就一個意思吧:總結還是很有用處的,很久之前只總結過詩歌,但是現在詩歌確實進步了很多。
還有就是這次任務之后我對于語文的態度明顯端正了很多,可能在這方面還是屬于走夜路階段,但至少 多了手電筒了,說不定再走一段就會 遇到燈塔。
————————————————————
從吳同學的最后一段話“ 對于語言的態度明顯端正了很多”看來,通過老師布置的作業,讓她從中獲得的學習體驗,可能就是她語文成績得以大幅提升的 重要契機(其它學科可能是一通百通)。
當然,對此我們也不應該過分渲染。
因為,吳同學的例子,終究只是個案。
并不是所有人,只要開始創作知識圖表,都能在成績上馬上獲得巨大進步的。
但是,根據我看到的 上千個教學實施案例,王玨老師可以拍著胸脯說:
只要學生開始主動創作知識圖表,取得在知識理解和記憶方面的較大進步,這是可以預期的!——而這,不正是作為教育工作者,費盡心機、夢寐以求的嗎?!
最后,是 葉婷老師撰寫的教學實施心得的后半部分,也發上來供大家參考閱讀:
【 學生反應】可能有不少同學覺得老師此舉是 加重負擔,開始有些 怨言,還有同學直接留言表示 太累。
做了之后,大部分同學覺得原來 碎片化的信息 變得清晰、整體化了,還有同學表示用這種方法來自行總結其他的知識點和其他學科知識點。
(以下是徐同學的創作心得)
【實施效果】以前這種總結性任務,大多數由本人代勞(為了給學生減輕負擔),這一次發現學生能夠自主完成,而且,總結過程本身就是學習的深化,在總結中也提升了審題能力。這個考點復習基本完成。
從兩次網上考試來看,學生答題有了抓手,更加規范了。
————————————————————
欲了解“輸出式學習”、“圖形組織者”等高效教學原理與方法,歡迎學習王玨老師《基于學習科學的高效教與學方法》網絡課程!
付費課程 : 49元 ,無任何時間限制、作業要求,隨時可學、終身有效!課程地址(網易云課堂):
電腦或手機瀏覽器打開: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htm?courseId=1006384085&share=1&shareId=1928341
掃碼進入課程:
————————————————————
本公眾號(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提供全面、深度的學習科學研究、微課與PPT研究、以及其它實用技術研究文章!到公眾號首頁輸入代碼查看更多研究:
wk:微課超級大全,設計制作應用一網打盡
ppt:PPT技巧集
xxkx:學習科學研究文章
so:公眾號文章全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