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5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 分鐘
2023春季新學期,中小學教學有四項重點工作:
一是面臨三年疫情造成的學生知識斷層、學困生增多,如何保證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相關資料圖)
二是如何把教育部倡導的“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落到實處?
三是如何謀劃、研討、完善校本化課程體?
四是怎樣將第三版新課標理念落實在課堂上?
新學期開學頭個月,教務主任、教研組長及一線教師抓教學,怎樣才能要抓到點子上呢?我的建議如下:
1
抓各類計劃制定與貫宣
確保目標、方向、任務明確
依照學工計劃,規范、務實、創新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及周教學工作臺帳,在此基礎上要求各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組長依據教學計劃制定各自團隊計劃并貫宣,同時要求各學科教師依據團隊計劃務實制定各自教學工作計劃并規范填寫教材、“單元+”“學科+”三級課程整合的進度表。上述二類計劃分層上報審批,并修改完善。這樣就確保了校、組、個人計劃相互對接,便于系統、整體推進。這項工作原則上在預備周完成。
2
抓寒假作業收交、展示、考評
讓寒假作業增值
各個學校從寒假作業理念、模塊設計、任務類型、排版印刷諸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有的學校還通過微課程、線上答疑、入戶指導等策略強化了過程指導、監控,也就是說從設計、到使用實施良好,若再加上開學后對寒假作業展示、評價、反饋會讓此項工作更圓滿,并產生增值效應。
具體做法可參考如下實施步驟:
1.用二周時間對寒假作業進行批改,從書寫、完成度、質量、創新四個維度為學生劃定評價等級。
2.圍繞理念、模塊、任務、創新、滿意度等對年級學科寒假作業設計進行評選,對優秀教研組、貢獻大教師進行表彰。
3.學生層面評選單科、綜合優秀寒假作業,對一些手工、手抄報等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對藝術類成果可以年級開展展演活動。
4.將批改寒假作業及等級反饋卡帶回家里讓家長感受到學校對此項工作重視及教師精力付出!同時表彰一批督促、指導學生完成假期作業優秀家長。
3
抓疫情居家生活與校園生活過渡期
緩慢加速,讓師生能適應
從長達三個多月居家學習,再加上一個月寒假,許多孩子養成了個性、自由、慢節奏生活,剛入校還會一時不適應有約束、團體、快節奏校園生活,還有一些學生陽后后遺癥未康復、體質、免疾力較弱,也不排除因暫時不適應產生孤獨、焦慮、恐慌、抑郁孩子,雖是新學期,建議老師們也“不要打著為了孩子好″而產生“好心辦錯事”、甚至產生校園悲劇事件發生。
建議新學期開學,老師們在針對學生學習、管理上做到三個悠著點:
第一個悠著點——設個過渡期,讓孩子逐步適應有約束、快節奏、團體校園生活。不要一開學就進行摸底排名統考,不要早讀、晚自習、正課滿負荷或超負荷運轉,避免孩子恐慌、焦慮,防止產生因心理問題而產生惡性事件。
第二個悠著點——在孩子早操、體育課、大課間以及體育加試時,注意運動量、運動時長安排(有些孩子患陽后沒徹底恢復體能、體質較弱),防止猝死等隱患發生
第三個悠著點——開學前量周進度不要太快,可采取補舊學新策略,防止因給不上教學節奏,又產生一批學困生。
4
抓教學常規貫宣
推出"三備”教案檢查新機制
三備指的是:一是知識點、答案、補充資料等防遺忘并方便利用在課本上批注,即批注備課;二是重點在目標設計、主干問題設計、學程設計、作業設計的符合課標新理念的教案設計上,即方法備課;三是具有學案或問題導學卡性質的課件制作,即課件備課。
畢業班重點檢查一、三項備課,再加上資料習題教師要下水做一項。實行三項分權重或劃等級考核。同時若所在教研組整體考評為優,組員均加分;若整體考核不合格,優秀個人降低層級。另外考評權下放給教師每月進行三項備課展示,展示要求學習別人一個優點,改進自己一個缺點,這個“1+1”納入下個月重點考評。
5
抓全學科閱讀圖書、時空、指導
考評有效落地
學校教務處可協同各學科教研組長,出臺《學校全學科閱讀課程綱要》。綱要要制定總目標及各學科目標,并從興趣培養、習慣養成、方法、策略分解、書目推薦、考評等模塊撰寫。
小學全學科閱讀可暫定為語文、藝術、科學三個學科。推薦書目分必讀、共讀、自選三類,書目要么是幫助本冊教材學習,要么使教材拓展,確保學生每天在校閱讀不少于半個小時,星期天每天不少于一個小時。
充分利用好節假日這個黃金閱讀期,語文建議推行課外閱讀課程化,自主閱讀放在星期天及延時服務時段,必讀書目要有圍繞閱讀進度、問題設計、重點關注積累、鑒賞的導讀提綱,每周設一節旨在導讀、指導、分享的課外閱讀課。其它學科雙周在延時服務時段提供一次大班指導交流課。
6
抓學科、拓展、探究課程融合
構建學科校本化課程體系
統編教材是保底、每個單元加上一節拓展課,即“單元+”,屬選擇必修,學科開設經學校核驗通過的學科特色課,即“學科+”,學生自主選修。各學科要有三類課程同步推進進度方案,要有階段性、終結性考評。
7
抓學科周練習(新周清)
有效性夯實雙基、落實教學質量
我認為,通常而言,周練習存在問題有四個:一是命題質量缺少把控;二是師生不知道周練習命題方向、側重點;三是沒有后續跟進策略,即考即丟;四是教師經驗交流討論的不是有效的真經驗,導致周練習往往是走形式,學生累、教師累,但對夯實雙基、保質量沒有多大益處。
我的建議是:
1.評選優秀命題教師,并頒發命題資格證書,持證命題,命題納入工作量。
2.對每次命題試卷上要標注命題人名字,練后要讓師生評價命題好壞,評價納入考核。
3.每周星期一提前下發周雙基過關清單及周練題型,讓師生心中有數,依標、依單講、學、練。
4.在學生“最近學習區”清,不使試卷上每道題都要清,原則上每個學生選一至二道十分至十五分題重點突破,倡導每次進步一點點,對清的測查可放在周午離校或星期一返校時段。
5.讓考的好的教師分享經驗,若聽講教師經實踐可行可給予獎勵。
6.對周練實行班級、學科、個人三級捆綁制考評。
8
抓單元整合及大單元設計
讓新標倡導的學科素養落地
普通教師怎樣嘗試對教材進行整合?
教材整合思路,普通教師當前可參考思路有三種:內容整合型學材開發、拓展資源脈絡重續式的學材拓展開發、結構重建式學材開發。
如果課時與課時之間、內容與內容之間是并列關系,可依據學情進行順序更換;若是遞進關系則不能更換。
主題教學、課內與課外、選篇與整本書整合是語文整合側重點;單元拓展課即“單元+”是數學整合側重點;考慮換情景、換活動、換例題、練習是各學科小整合常用方法。
學科統編教材與學科校本教材融合設計與實施,也是整合的一個思路。
大單元教學設計如何探索?
類型1:整體推進——整合型
流程:語文學科學習生字,本單元多課生字整體學。數學學面積:幾何圖形面積模塊學。學某一個語文要素三課打通學:感知一一學法、一一實踐。
類型2:扶放結合型
流程:第一課、第一模塊:教師講解,第二課或第二題學生小組討論完成;第三課或第三題學生學生獨立完成。即學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個體學習。
新課標倡導的大概念大單元教學如何有序務實在課堂上落地?
1.語文學科
策略一:以單元為單位整體分類學習生字詞;先讓單元整體導讀課,明確單元語文要素及大概念分解;再通過第一課教師學法指導,第二課讓學生合作學習,第三課自主學習的方式,實現感知—梳理提煉一遷移運用的學法指導,完成要素感知一學習方法一閱讀實踐的提升。
策略二:先讓單元整體導讀課,明確單元語文要素及大概念分解;圍繞諸個語文要素或某個要素維度,各課打通進行,采取導學、合學、自學程序逐個學習。
同時,建議語文學科增加整本書閱讀推薦、指導、分享課。
2.數學學科
建議采取總、分、總單元建構模式。重點關注增加的單元說明課及預習課,單元學完后大概念統領的單元整理課設計與實施,增加單元拓展課(“單元+”)。
分課時從格外關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到側重體現數學特色的學科思維程序、圖式的學科實踐活動。如猜想、驗證、歸納、應用等。
3.科學課
側重實驗探究流程進行學習設計,關注大概念遷移應用。
9
抓教學問題招投標
讓教科研為質量提升助力
教育、教學問題從教師中來,從真實的教育教學生活中來,也就是說,提出的問題是教師普遍認同并且急需解決的“真”問題。把問題變為課題,可通過招投標制度解決。
建議學校一方面把這些問題上升為掛牌征解課題,一方面把學校所提供的配套措施、優惠條件等如實向全體教師公布;教師可以以個人或研究小組的名義參加課題招投標;中標的個人或研究小組與學校簽訂相關協議;個人或研究小組獨立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課題的結題不僅僅看撰寫的結題報告,更重要的是看解決沒解決學校實際問題、所提出的方法、措施教師認可的程度。
這種校本教研不是中看不中用的“塑料花式”教研,而是科研成果立馬能轉化為生產力的一線教師服氣的、管用的真教研。
這些方法是我根據新學期教務主任、教研組長業務培訓會上講話整理而成,各位教務主任、教研組長、一線教師們可依據校情選擇、改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