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專欄】
把孩子養廢后終于醒悟:緊繃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原創作者|一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從孩子來到我們身邊開始,我們都會把全部的愛投入到孩子身上。
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牽動著父母的心。
隨著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父母對孩子越來越焦慮。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焦慮的時代。
為了孩子有好的教育資源,焦慮著如何能進入學區房;為了讓孩子能有更好的前途,焦慮孩子進入怎樣的培訓班。
很多家長盲目教育孩子的根源就在于他們內心的焦慮,這種情緒不僅會影響正常的家庭氛圍,更是會影響甚至耽誤孩子的發展。
01
焦慮的父母養不出健康的孩子
有位當醫生的朋友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一個家長告訴她,自己孩子不斷生病,身體也非常瘦弱,希望這位醫生幫助分析一下孩子的身體情況。
通過觀察,這位醫生發現這個孩子確實非常瘦弱,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媽媽滿臉不安的神情,讓她坐她也不坐,一直局促焦急地站著。
這位媽媽描述孩子病情時,她的聲音更是緊張得發抖,為了能清楚的表達,她不斷地描述自己孩子的各種問題:
我的孩子這方面也有問題,還有,我的孩子還有一個問題……
其中有孩子各種不愛吃飯的情景、各種身體虛的表現。
當醫生分析孩子病情時,她不斷插嘴:
山藥可以吃嗎?魚可以吃嗎?肉會不會對孩子有影響?
不僅問了十幾個問題,還向醫生介紹了給孩子吃的各種藥、保健品等。
媽媽過于焦慮的狀態讓醫生很無語。
這位醫生表示,很多家長都對于孩子的身體起初她認為是孩子身體不好,才使得家長緊張。
后來才發現,這兩者是相互刺激,最終形成互動的惡性循環。
就像這位家長,她屬于情緒緊張型的,為了把孩子養好,她辭去了讓人羨慕的工作,然后把望子成龍的激情和壓力加到孩子身上。
一旦孩子稍有問題,她就緊張,趕緊給孩子吃藥。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我們對于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與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
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高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所以,父母有的時候不如放慢腳步,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讓自己處于無窮的焦慮中,這樣痛苦的是自己,折磨的是孩子。
02
父母越焦慮,孩子越低能
我同事小王的女兒娜娜雖然上了小學一年級,卻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很差,導致她非常自卑。
起初,我認為娜娜發育緩慢,直到那次我們公司旅游時,我發現了原因。
我們公司聚會,因為幾乎都是女士,所以,大家都帶了孩子。
吃完午餐,很多孩子在桌子旁邊玩折紙游戲,有個小女孩手特別靈巧,很快折出了玫瑰花和小青蛙等。
看著娜娜費了好大勁,卻沒有折紙成功,看著她無處安放的小手,有點讓人心疼。
忽然,小王一下沖過去,說女兒太笨了,并手把手教她正確的折法。
娜娜聽完后,開始時認真折紙,但中間過程,小王因為看不慣打斷了好幾次。
最后,弄得娜娜非常沮喪,把紙一扔不干了。
其實,小王不明白,自己的焦慮已經傳染給孩子,讓孩子沒有掌控感,失去了自由,活得像個木偶。
媽媽傳遞給孩子的一個信號,就是你不行。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對象是55對9-13歲兒童和其母親。
要求孩子們在十分鐘之內,完成盡可能多的拼圖,拼圖期間,母親可以陪伴孩子,但不能提供幫助。
實驗結果顯示,有焦慮癥的孩子的母親,明顯對孩子有更多的干預,她會頻繁觸摸拼圖,并表現得更焦慮。
通過頻繁地觸摸拼圖,孩子不斷接收到來自外界的壓力,對拼圖感到越來越恐懼。
母親無意中向孩子傳遞了一個心理暗示:“我無法單獨解決問題”于是孩子變得越來越緊張,越來越沒有信心。
美國作家格雷格說:恰恰是你以為你想要的東西,阻止了你追求你真正在找尋的東西
焦慮的父母都伴隨著很強的控制欲,包辦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孩子的一切都被父母規劃好,孩子沒有自主選擇權,所以他沒有機會學習新技能,沒有機會探索新領域,沒有機會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來。
這樣,孩子就很容易成為某些方面的低能兒。
03
放松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1)父母學會不當真
網絡上,一個叫清華子賢講學習的博主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高三的孩子告訴父母,他討厭那些學習勤奮的孩子,討厭刷題,結果,父母一聽就急了,大聲斥責孩子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孩子忍受不了嘮叨,跟父母吵起來,學習自然也進行不下去。
高三孩子的時間本來就非常珍貴,結果浪費了一個晚上。
其實,很多高年級的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大,他們在敘述一件事情時,很多時候都在表達一種情緒和心里需求。
父母不要當真,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孩子分析并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然后幫助孩子一一克服。
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2)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陳美玲原來是一個歌手,退出歌壇后,她成為了斯坦福大學教育學博士,而她的三個孩子也都相繼考入世界一流大學斯坦福大學。
陳美玲曾提出了讓中國父母瞠目結舌的教育方式:
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選擇……她主張“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不替孩子做選擇,孩子才能更加自信和更有主見,也能越來越靠近成功?
(3)讓孩子與同齡人中的大多數孩子做比較,而不是只比那些“尖子生”
很多家長往往會把自己的孩子與那些“尖子生”做比較,今天拿他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尖子比,明天拿他的繪畫作品和畫畫尖子比,后天拿他的身體和運動尖子比,這就犯了取樣偏差的錯誤。
要對孩子做出正確、客觀的比較,這樣才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
不僅如此,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告訴我們,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有一定順序的,切不可心急,不可將不同年級階段的孩子進行比較。
04
寫在文末
在孩子很小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都愿意給孩子愛與自由;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尤其是上小學之后,卻被現實所迫,對孩子變得越來越嚴厲。
這種嚴厲,最終會變成孩子眼里的“越來越冷漠”。
父母該給他的不是一條規劃好的標配之路,而是教會他:如何吃下人生之苦,如何笑對未來的人生。
為人父母的我們是時候給自己降降溫了,有時候不是孩子不優秀,是我們太著急了。
拋卻無用的中國式焦慮,讓孩子為自己而活,看清自己應該去向哪里,活出余生的新高度!
人生路漫長,也希望每一個孩子能直面挫折,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走向波瀾壯闊的明天!
作者簡介:一鳴,持續投稿變現營2.0 ,中年少女;左手執筆,右手養娃,用一顆執著的心來寫字。
延伸閱讀:
小男孩喊話父親好友讓其少喝點酒:鏡頭前的一幕刺痛千萬父母的心
有一種失敗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4歲女兒跟伙伴吐槽爸爸:好父親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所有卻養出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教育路上最大的問題,父母怕麻煩
網課是一道分水嶺,讓優秀的孩子更優秀,落后的孩子更落后!
好的老師,都有點絕情!
教育最大的危險,就是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犯錯后父母的做法,決定孩子的未來!
媽媽產后抑郁離世時孩子才7個月:媽媽,請不要當超人
遇到一位好老師,是每個孩子莫大的幸運與福氣!
接納孩子真實的樣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庭教育中,永遠不要低估“貼標簽”的力量!
男孩偷文具退貨:占便宜的孩子終將吃大虧
情侶遇車禍慶祝生日:這兩個字,是教育成敗的根本標志
男孩轉班,老師寫字條鼓勵他:孩子的眼睛亮了
媽媽和女兒打賭“爸爸在家沒做飯”:眼里有活的爸爸到底有多重要?
把孩子照顧太周到,是一場災難!
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
父母付出全部成全的其實是自己
男生因考147分失望哭泣:父母什么樣的態度孩子就什么樣的命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