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預測:三遷誠可貴,內修價更高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資料圖】
材料一: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材料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材料三:居家上網課期間,有同學感慨,好懷念和老師同學在校園一起學習的日子,在學校的氛圍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也有同學認為,線上學習,相對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己支配,同樣可以保證高效學習。
環境真的能影響人的成長嗎?學校校刊“校園論壇”邀請你作為學生代表寫一篇以“環境與成長”為主題的文章。
【佳作賞析】:三遷誠可貴,內修價更高
人是環境的產物,每個人身上都不可避免的打上了他所處環境的烙印。“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凡夫不可語道”。
沒有人生來就懂得要做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因為見識過光明,才不甘心于黑暗。因為曾經過滄海,才不會屈居于小溪,因為遇到過優雅,才懂得遠離粗俗。即使已經正義如屠龍少年,與惡龍纏斗太久,也有可能被惡龍反噬,成長為你最討厭的自己。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可以這樣說,沒有起碼的環境條件,根本不可能出人才,這是唯物主義的觀點,不承認這點,就違背了唯物主義。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尤其是未成年人,他們是一張純潔白紙,是一團可塑之泥,在他還未建立起他的是非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時候,環境在他這張紙上著色,他以為這就是人生本色;環境把他怎樣揉捏,他便怎樣成型。這世界是先他的生命而存在的,他闖入進來,這世界并不會方便他而調整改變,只能是由他來適應這個既定的世界。模仿是他與未知世界接洽融合的唯一方式。
所以三遷誠可貴。“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樹立良好的家風”,這些教育理念都是秉承孟母遺風,盡教化之責,為育化赤子而創造純潔、清凈、善美的成長環境,爭取優良的模仿標本。時下,廣大青少年,都在盡最大努力邁入名牌或重點學校,就是因為這類學校設備、師資及其他環境條件優于同類,努力為自己選擇較好的求學環境是無可非議的。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可見君子必慎其所處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然而,我們卻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善境中就一定成才,在惡境中就肯定成渣,這樣認識也是不對的,我們還必須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一個人很難選擇環境,卻可以利用環境,環境讓人身不由己,但個人也可以伸出一只扼住命運咽喉的手——我命由我不由天。
就自然來說有泰山雪松,立于懸崖絕壁,沐著霜風雪雨,就漸漸干挺如鐵,葉茂如云,游人見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就社會來說北宋的柳永就是一個極有說服力的特例,步仕的大門向他永遠關閉之后,他浪跡市井,勾欄瓦舍是提供享樂,制造消沉,拉你墮落,教你揮霍,引人輕浮,教人浪蕩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這里也要消魂鑠骨,化作一團爛泥。但是柳永沒有被化掉。惡濁的環境卻成就了一個創造的巨人。
所以說內修價更高。上網課脫離了外部環境的監督帶動,可以獨處修慎獨之功,定力一定優越于依賴外力督促的人,也有助于成長。
在環境中覺醒讓我們懂得反抗命運的擺布,把才華、時間、精力、意志、學識、環境通通變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不管身處什么環境,歸根結底,還要靠自己的主觀努力。身處“逆境”,擺爛躺平,固然不能成才:即使身處“順境",不思進取,也同樣不能成才。人生中很多時候都是你心里想著一個世界,上天卻偏要給你另外一個世界,由不得你,古人云:“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堅守理想才有機會改變環境,切不可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棄械投降。
成才取決于主觀努力并不是說我們就可以蔑視環境,惡劣環境壓抑扼殺人才,優良環境呵護培育人才,環境如一面篩子,畢竟只篩出少數人出類拔萃,大多數人流離失所,有的人讀書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有的人讀書是為了家鄉擺脫貧困。我們當崇尚后者,以改良社會環境為己任,以小我融入大我,為了孩子,我們要建設“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的善良清明的社會;為了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降低成才的成本,縮短成才的路程,我們要革除扼制人才發展的落后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