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對“兒童安全”準則的制定越來越嚴苛了,當我們把所有的角磨圓,讓所有鋒利的物體消失殆盡,我們同時也切斷了孩子與周遭世界的聯系。盡管我們的意圖是好的,但孩子們終究應該學會去應付各種各樣環境下的,在他們能力范圍內要去獨立經歷的事兒。
過度保護可能是另一種傷害,這些擔憂、規劃、準備和干涉,真的對我們的孩子的未來有好處嗎?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能夠對未來有所準備,就應該讓他們獨自經歷更多。
【資料圖】
逆 境
我們愿意看到他左顧右盼,等待別人的幫助嗎?我們愿意看到他指責別人造成了麻煩嗎?我們希望他說謊嗎?
與此相反,你應該教會孩子爬樹。同樣的道理,當孩子遇見麻煩時,你總為他們保駕護航,那么他們將既不明白下次如何解決,也不知道為什么要承擔責任。為什么?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硬著頭皮做過。我們也將因此錯過逆境給我們的禮物:成長。
逆境使強者更強。當孩子們主動或被動地面對逆境的同時,家長要告訴他們逆境不僅僅是人生的一部分,更是使人變強的道路。
批 評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卓越的人,也希望他們成為開心的人。然而不受批評的孩子,是無法建立起高度自信的,正相反,他們往往極度自負。他們逐漸有了被表揚的需要,而只有表揚才定義了他們的身份。
被過分表揚的孩子也會缺乏進步的動力,因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不幸的是,這不現實。
不是孩子做的事情就都是對的。盡管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家長的職責應該是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天賦,而不是一味地贊揚他們所做的一切。
努 力
孩子們終有一天將成為大人,努力工作支持家庭,承擔責任。假如你從不鼓勵他們努力工作,他們就意識不到努力工作的價值。
在被溺愛的過程中,他們錯失了工作能夠給予他們的寶貴品質:責任心、耐心、自信……
挫 折
挫折是一系列成癮行為和沖動問題的根源。那些不能很好地處理挫折感的人,會借助外力消除這種感覺:毒品、酒精、賭博、暴飲暴食……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得到想得到的一切東西。但是很可能每個家長會因為孩子正在經歷挫折而感到內疚,并且做些什么消除他們的挫折感。
這是不對的。其實,挫折就像逆境一樣,是一種機會。它教給我們如何變得有耐心、理智、堅強、不被情緒控制。
經 驗
孩子總想做許多我們不愿意他們做的事情。有些家長忽略了孩子天性愛玩,這是他們認識世界、培養技能、增長自信的必經步驟。
這些經歷教會孩子如何創造,他們不僅創造了許多小玩意兒,同時也定義了他們自己。這樣的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擅長什么。
教育有千千萬萬種方法,但他們的目的都是類似的: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為了這個目的,就讓我們少保護他們一些吧!
來 源 | 明教育
編 輯|智 齒
校 對|小 清
責 編|古 月
副主編|溫 鵑 常 璐
主 編|李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