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國高校就掀起了改名風潮,并延續(xù)至今。
不僅如此,縱觀當下,高校更名之潮流正在呈現(xiàn)愈演愈烈之勢。在很多人的眼里,大學就是比學院要好,能考上“大學”,就不會考慮“學院”。我們國家的大學和學院確實存在較大的區(qū)別,辦學規(guī)模、學科建設、基礎設施方面確實都會存在較大差距,但這些都不代表著學院就比大學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有些院校舉辦的是精英教育,雖然辦學規(guī)模小,每年的錄取人數(shù)也不算多,可他們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個個都很厲害,比如中央美術學院、外交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等,在社會上積累了大量的口碑。
事實上,大學的更名不僅僅只有我們內地的大學才有,香港的部分院校也會有更名的做法。
近日就有消息稱,位于香港的香港東華學院也在努力升格為大學,希望在2025年具備升格大學的相關實力。
如果這所大學能夠成功更名為大學,將是繼上海的東華大學、臺灣的東華大學之后,我國的第三所東華大學。
香港東華學院成立于2010年,創(chuàng)辦時間不長,由香港慈善團體東華三院成立。學校目前擁有全日制在校生3440余人,辦學規(guī)模在當?shù)夭凰闾蟆?/p>
臺灣的東華大學創(chuàng)建于1994年,是臺灣東部第一所綜合性大學,2008年與花蓮教育大學合并組建了現(xiàn)在的東華大學。學校擁有管理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等5個學院,有博士班12所,碩士班24所,學士班22系及碩士在職進修專班7班。
毫無疑問的是,這三所“東華大學”實力最強的當屬位于上海的東華大學。
上海的東華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211、雙一流院校之一。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張謇創(chuàng)辦的紡織染傳習所,距今已有百年歷史。1950年新中國成立后,學校被改制成私立紡織院校,并更名為私立上海紡織工學院。
1951年,紡織工學院與交通大學紡織工程系、上海市立工業(yè)專科學校紡織科合并,成立了華東紡織工學院。并在隨后的多年,經歷了上海紡織工學院、中國紡織大學等重要發(fā)展階段,1999年更名為東華大學。
現(xiàn)在的東華大學已經發(fā)展成了一所具有紡織學科優(yōu)勢的綜合性院校,學校擁有6個博士后流動站、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博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2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7個專業(yè)學位碩士授權類別。
在教育部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東華大學的紡織科學與工程為A+,處于學科的頂部;材料科學與工程、設計學、機械工程等10個學科為B類。
從學科實力對比來看,位于上海的東華大學明顯高出其他兩所院校一個檔次。所以在很多人看來,香港的東華學院要想升格為“大學”,難度并不小。
無論是內地的大學還是香港的大學,想要完成從“學院”到“大學”的蝶變,還是需要自身實力夠硬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