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幾點,孩子會越來越好。
父母用心管教,孩子才有好習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而孩子好習慣的培養,靠的不是老師的叮囑,而是父母細心引導和用心管教。
一個習慣的形成,通常要花費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父母要一直陪伴。
父母正確教養,孩子才有好品行。
孩子的品行是家庭教育的綜合體現,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父母是最初的執筆之人,孩子究竟長成什么樣子,關鍵在于父母給予了孩子什么樣的教養。
父母正確的教養是孩子好品行的來源,能讓孩子受益終生,也是孩子行走人世間的底氣。
父母做好榜樣,孩子才懂得自律。
孩子其實是一個聰明的觀察者,父母態度上的懈怠,行為上的不自律,很容易影響到孩子面對事情時的狀態。
身為父母,想要讓孩子自律,自己就不能袖手旁觀,不僅要做孩子成長的見證者,更要做孩子成長的參與者,以身作則的示范者。
有人曾說:“孩子最終成為怎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里所受到的愛的質量、陪伴和示范榜樣。”
千萬別做個只會講道理要求孩子的父母,教育歸根到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舍得放手,孩子才有責任感。
父母天生對孩子有一種責任感,但過度負責的父母,可能會剝奪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機會,導致孩子獨立性、自覺性和自制力發展緩慢,事事都要依賴父母。
父母要學會對孩子放手,讓孩子從小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孩子只有體會到肩膀上的壓力和重量,才能真正擔起責任。
父母耐心陪伴,孩子才有幸福感。
一說到陪伴這個話題,很多父母也很無奈,畢竟父母需要掙錢養家,的確有很多不得已。
但我們要明白,所謂陪伴,并不是說父母要一天24小時陪著孩子,而是要懂得把日常里零碎的時間拼湊起來,見縫插針地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當父母和孩子都明白,在固定的時間段我們彼此會有最好的陪伴和相處,那么在規律的陪伴后,孩子們會尋找到最好的狀態。
孩子們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總是被愛圍繞。在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被足夠的愛滋養,生活會更從容淡定。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幸福感的來源。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也一起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來源 | 王牌教師(ID: edu901)
轉自 | 新華社
作者 | 蜉蝣
責任編輯 | 趙利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上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