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史鐵生在《務虛筆記》中寫道:“過去并未消失,而未來已經存在。”
(資料圖片)
請將你對這句話的思考寫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
【文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道題目本身是兩個觀點同向的概念,其實這道題目想考驗我們的,是關于時間的本質以及存在方式的討論。
那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篇文章寫起來對于沒有知識儲備的同學來說會有點困難,但是實際上來說難度不算太難。
從正向和反向都能構成文章的切入角度,從這個角度來,正向反向都能夠解釋,那就選其中給一個方向給一個文章的寫作切入方式:
辯證:
確實,我們承認,過去并未消失,未來已經存在,是一種正確的認知結構。
首先,這個世界幾乎不存在脫離于物質基礎的行為的誕生,幾乎所有誕生性質的行動都是在疊加態之下的產物。過去的存在給我們帶來的是當下發展的物質基礎,而我們現在有的,也為未來提供物質基礎。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有點類似于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的“時間意識”理論——我們的記憶和經驗記錄著過去發生的事情,而我們想象和預期反映了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因此,過去,現在和未來存在于我們交織意識中,互相影響,所以過去只是相對于現在而言的消失,但是實際上在人的意識結構中是存在而且會給客觀賦能的。
批判:
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過去和未來在我們認知中的交織,而忽略于“現在”的重要性。
用存在主義來說,確實“本質先于存在”,也就是過去的本質決定了我們現在,而我們現在的本質決定了我們的未來,但是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本質”,是在于我們用無數個行為的“存在”累加而形成的。
所以,過去的本質是我們無數自由選擇的藕合帶來,而未來也會因為我們當下的自由選擇而改變。
也因此,盡管過去和未來都能夠對于現在賦能,但是我們要強調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本質,只是具有聯系性的關系,而不是決定性的關系。
過度強調了解過去來衡量當下,抑或于過分關注當下來了解未來,都是一種短見,都是一種將“經驗”進行過度賦能的行為,其實客觀來說,真正決定未來的,是我們當下的一次次選擇,而不是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
所以盡管過去沒有消失,但是產生的作用和效果是有邊界的。
本體論:
那么本體論就比較簡單了,對于這篇文章來說,我們應該用薩特的概念去論證——
薩特曾經提出過一句著名的話:“人在世界中是自由的,沒有永恒的真理可以讓你束縛,沒有必然的存在可以讓你支配,你要靠自己創造一切。”薩特認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沒有任何必然性來規范我們的行為。
過去作為一種存在形式,它的存在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被我們的回憶和解釋所構建的。相反,未來則是我們通過自己的選擇和行動來決定的。因此,我們不能將自己的生活、行為和價值觀局限在過去的經驗和歷史中,因為它們只是我們構建自己過去的方式。我們需要接受過去的經驗,但也應該積極地面對未來,創造自己的未來。
人類的存在是自由的,過去和未來都不應該成為我們行動和思考的限制。我們需要以自己的選擇和行動來決定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并在自己的生命中發揚自由、多樣和創造的精神。也就是從存在主義剖析這個概念。
方法論我們可以去對比材料之間的互異性:
首先,過去未消失是一種事后解釋,事后解釋會讓我們高估過去的重要性,而這樣的感知類推到未來,會給我們帶來認知的偏差。
立意提示:
1.過去并未消失,未來已經存在。
2.珍惜當下,把握現在。
3.積極地面對未來,創造自己的未來。
4.總結經驗教訓,揚帆遠航。
【佳作賞析】:過去并未消失,而未來已經存在
“過去并未消失,而未來已經存在”這句話,體現了史鐵生對于時間和現實的獨特見解,意味深長。
首先,傳統上,人們通常認為時間是一條線性的軸線,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沿著這條軸線依次排列的。但是,史鐵生卻認為時間并不是這樣的,它是一種非線性和非單向性的存在。也就是說,過去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某種方式存在于現在和未來之中。同時,未來也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而是已經存在于現在之中。這種非線性和非單向性的時間觀念,打破了我們對時間的傳統認知,提醒我們不能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解釋時間。
其次,這句話也體現了史鐵生對于現在的一種深刻理解。他認為現實不僅包括我們能對時間的傳統認知,提醒我們不能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解釋時間。
關于史鐵生對于現實的理解,他認為現實不僅包括我們能夠感知到的事物,還包括那些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包括那些過去的事物和未來的事物。過去的事物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它們對于現實的影響依然存在;未來的事物雖然還沒有到來,但是它們對于現實的影響已經開始了。因此,史鐵生認為現實是一個更加宏觀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我們目前所經歷的事物,還包括那些超越我們感知能力的事物。這種對于現實的深刻理解,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的多元性和復雜性。
這句話還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那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密不可分的。我們不能將它們簡單地分割開來,認為它們是孤立的存在。相反,它們是相互關聯的,每一個時刻的存在都會對其他時刻產生影響。我們所經歷的每一個現在,都是從過去延伸而來,同時也是未來的基礎。
這種關聯和聯系,不僅讓我們看到時間和現實的復雜性,也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自身在時間和現實中的位置和作用。我們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存在于時間和現實之中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在這種聯系和關聯中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和使命,思考自己在時間和現實中的作用和影響。當我們深入思考這句話時,不難發現它與另外一種哲學思想有所關聯,那就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強調人的存在比其本質更加重要,人需要通過不斷地自我創造和選擇來決定自己的生命意義。這種思想與史鐵生所表達的觀點不謀而合,因為史鐵生認為時間和現實是多元的、復雜的,而我們作為存在于時間和現實之中的人,需要通過自己的選擇和創造來決定自己的生命意義。
總之,“過去并未消失,而未來已經存在”這句話,是一句具有深刻哲學意味的話語。它打破了我們傳統的時間和現實認知,讓我們看到了它們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同時,它也提醒我們需要從聯系和關聯的角度去思考時間和現實,認識到我們自身在其中的作用和影響。這種哲學思想,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自我創造,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