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現在是愿意生活在城里,還是愿意生活在鄉下?這恐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件事。每個人所站的角度不同,處理這件事的辦法也會不一樣。
(相關資料圖)
雖然生活在城里,各個方面都比在鄉下要方便,但是也是有著它明顯的不足之處。
首先,就是職稱想要拿到很不容易。
筆者的幾個同學都在縣城,我們在鄉下都已經通過綠色通道拿到了中學高級的職稱,但是在縣城的幾位同學,到現在還懸著在。因為競爭的人數太多,條件也嚴苛,哪里有在鄉下,直接走綠色通道來得痛快。
而他們年齡都比較大了,在教育教學上要想有怎樣的成績很難,除非學校對年齡大的教師有政策上的傾斜,否則很難有機會。
而我的一位女同學現在就已經是54周歲了,看看就要退休,但是今年的職稱還是一個未知數,而她的擔憂就是沒有中學高級教師的編制——盡管學校有政策,對于即將退休的教師,可以無條件優先給予他中學高級教師的參評資格。
其次,就是最為現實的,那就是鄉下教師有鄉村生活補助或鄉鎮工作補貼,少則幾百,多的有一千多。這可是實打實地真金白銀,誰不艷羨呢?而現在,縣城的教師不能再補課了,損失那可就不是一般的大。而就是敢補課,也是要承擔著風險的——誰愿意把自己的事業做賭注呢?
第三,在縣城的老師教育教學的負擔都很重,基本上都是滿負荷。一名語文教師,你就必須帶兩個班。縣城的班級都是五六十人的大班,就是一次作文改下來,你就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更不要說其他的了。而鄉村的學校人數少得可憐,就是中心學校,一個班也就兩三十人,還算是多的了。
第四,縣城老師的教學壓力大,成績比拼的厲害。一個年級就是二十多個班,你就是不想優秀,就是中班成績,不花上很多的時間,是不可能有成績出來的。在這樣的背景下,縣城的老師能不加班加點嗎?
最后,縣城的老師還每天被家長用眼睛盯著,自由不得。縣城的家長都是對孩子有著很高的期望的,他們自然對教師的要求就比鄉下要高得多。無論孩子的成績如何,家長們都會對教師提這樣那樣的要求,讓人不得不應對,壓力巨大。
從這些比較來看,如果不是年輕人,不過不是孩子要到縣城讀書,恐怕是很少有鄉下教師到縣城的吧。
筆者這里,這幾年從鄉下選拔上來的教師,也多是事業上有追求的年輕人,或者是為了孩子讀書而不得不跟著的家長。也正因此,有兩次,選調教師都沒有招滿,讓人有些不敢相信。
這種情況,應該是各地都差不多吧,這不就有山東的老師在網上發帖,稱: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去年為了動員鄉村教師到城區任教以補足城區學校師資緊缺的差額,承諾來城區任教的鄉村教師保留千元左右的鄉村生活補助或鄉鎮工作補貼,結果今年新來的二十多位教師突然被要求簽字“自愿”放棄鄉補!否則再調回原來的學校。
什么意思呢?就是這些老師被教育局擺了一道。他們的鄉下老師也都不愿意進城,因為職稱和鄉村補貼的問題。但是因為城里需要經驗豐富的老師,他們就耍了一個要陰謀,給足鄉下老師進城的條件:只要鄉下老師同意進城,原有的鄉鎮生活補貼或者鄉鎮工作補貼不變。
這對于一些鄉下老師來說,還是有吸引力的。待遇不變,自己還能進城,這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誘惑。于是,二十幾個教師就高高興興地進了城。
但是,這樣的做法必然會激起城里老師的不滿。我們都在同一個學校教書,為什么鄉下老師就被另眼看待,我們就不是老師嗎?
這城里教師一折騰,教育局就有坐不穩了,怎么辦呢?于是,他們就又出了一個餿主意,讓進城的二十多位教師簽字,“自愿”放棄鄉補。不愿意放棄的,就再次調回到原來的學校。
這不是在拿鄉下教師在開涮嗎?你想要我們來就來,想讓我們走就走,道理在哪里?既然你們同意我們的鄉鎮生活補貼或者鄉鎮工作補貼不變,有什么理由突然就把它們取消?
心有忿忿的老師火了,他們就把這件事發布到網絡上,讓網友們評評理。這件事到底會走向什么方向呢?恐怕只是憑借著他們二十多個人的力量,恐怕很難達成目標吧——力量太弱小了啊。讓我們拭目以待!
親愛的讀者,對于山東省某市為了彌補城市師資力量的不足問題,向鄉村教師承諾鄉村待遇不變,誘騙要他們進城,而等到他們進城之后,他們就反手讓他們簽自愿放棄原有的鄉村待遇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專注教育時事和最新教育動態,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蝴蝶花雨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