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發展不均衡,在教育領域中最令人心痛的表現,當屬河北和河南,這兩個“難兄難弟”了。作為出了名的高考大省,這兩個省份的考生人數占大頭,但本省份的教育資源,卻連外省的學生都直言可憐。
教育資源,從來不是以數量取勝的,一所重點大學,能抵得上好幾所普通本科。在河北省本地,只有一所985,還是東北大學在秦皇島的分校區,另一所211河北工業大學,壓根不在自己家的地盤上。
相比之下,河南省相對好些,雖然沒有985且只有一所211——鄭州大學,好歹也算得上河南的驕傲了,優質教育資源稀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事情,為了讓本地教育獲得剛好的發展,河南對校名著實花了不少心思。
(資料圖)
河南教育部一直執著于給高校改名,其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希望自己的學校聽起來高大上一些,擴大學校知名度,能吸引更多的外省學生報考,以促進這些院校的發展。
就比如之前的信陽師范學院,在多次的嘗試和努力后,終于如愿以償更名為了信陽師范大學,名字沒有任何改動,只是把學院改成了大學,聽起來更像有水平的本科院校了。
但實際上,對于這種普通本科來說,想單純地靠改名來改變學校的命運,多少有些異想天開了,奈何河南某些高校看不透這一點,依舊執著于改名。
信陽師范學院改名成功之后,最著急的當屬新鄉醫學院,新鄉醫學院作為河南當地知名度不低的醫學類高校,近些年的知名度的確開闊了不少,也有附近省份的同學報考這所院校。
但這所學校就像著了魔一樣,非要把自己改成大學不可,自從2月份信陽師范學院更名成功后,新鄉醫學院也緊趕慢趕,終于在幾個月后,發布了更名公示。
只不過,這次費勁了心力才升級的大學,卻沒有獲得多少人的認可和喜愛。按照公示名單顯示,信陽醫學院將更名為河南醫藥大學。
校名變動引爭議:在“高大上”面前,情懷和傳承一文不值嗎?
為了名字高大上,信陽醫學院成為了首個“醫藥大學”,其實學校名字帶醫藥的學校并不少見,但多是中醫藥大學或者藏醫藥大學,像這樣地名后面直接跟著醫藥大學的,這還是頭一家。
對于這個改名,當地的家長和學生,甚至于網友們都不買賬,有醫有藥,但當醫藥湊在一起的時候,只會讓下意識地聯想到藥科。
可實際上,藥科并不能說是新鄉醫學院的招牌專業,取了醫藥大學,等同于把自己的優勢給掩蓋了。
新鄉醫學院之前也曾想過要更名為“中原醫科大學”、“河南第一醫科大學”,但由于規則限制,加上要顧及鄭州大學的顏面,因此都沒能如愿。
在河南當地,新鄉醫學院的醫學專業,往保守了說能穩居前三,自信點說就是他敢說自己排第三,就沒有學校好意思說自己能排第二。
在改名之前,也有網友認為,新鄉醫學院實力雄厚,是被名字耽誤,否則發展必然更上一層樓,但當真的改了名字,大家反而覺得不好,不如新鄉醫學院有情懷,有傳承。
其實所謂的情懷和傳承,也不過是在一代又一代學生之間,慢慢積攢起來的,現在網絡發達了,考生和家長在報考之前,都會對院校信息進行查閱,不會再因為一個名字就對學校有偏見了。
寫在最后:
更何況,這些年的口碑積累,新鄉醫學院在一眾家長的心中,已經是實力和知名度都具備的高校,這個時候貿然改名,與其說是讓自己聽起來更高大上了,不如說反而容易因此吃虧。
學校積累口碑并不容易,“新鄉醫學院”這五個字,現在儼然成了一個金字招牌,盲目的追求“大學”二字,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當然也有個別網友認為,所謂的情懷和傳承,在省會命名面前都不值一提,因此急于撇去新鄉二字,但筆者認為,真正的自信不止是對國家和省份的自信,也要對自己所在的城市感到自信。
新鄉二字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名字,更是數代人夢想開始的地方,其實若是一定要改成“大學”,筆者倒是認為,新鄉醫科大學,倒是不錯的選擇。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