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潤語文
我的教學主張——翟愛華
(資料圖片)
導語
教學主張是名師教育思想的具體化和個性化,是名師教學理念的凝煉和統整。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提煉出“溫潤語文--我的語文教學主張”。溫潤語文主張在教育領域并不多見,偶有文章闡述學校的溫潤教育理念。下面從概念界定、理論依據、教學模式、教學應用等方面闡述。
一、概念界定
(一)溫潤語文的基本涵義
溫:《論語·學而》中“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強調溫者貌和,良者心善。教育是溫暖人心的事業,絕對不能缺少人性溫度,不能缺少讓孩子心靈富足的精神溫度。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天生帶有撫慰人溫暖人的屬性。“溫”旨在修煉溫良的性情,溫暖自己和他人。
潤:本義是雨水下流,滋潤萬物。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潤”體現的是一種細致入微、因勢利導、潛移默化的行動,是不動聲色地帶領學生創造安全、幸福的語文學習全生活。
(二)主張的釋義
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根本特點來說,溫潤語文中“溫”是情感導向,是學生學習的生命立場,是育人目標,即語文的人文性,通過語文學習培養讓世界因我而溫暖的人;“潤”是實現路徑,指語文教學需要打開課堂邊界,創造適宜的場域,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加以引領,即語文的工具性。
溫潤語文追求溫和睿智,滋潤生命。即教師以關懷學生的生命溫度為教學立場,潤物無聲地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場域進行影響,為學生心靈提供溫暖的引導與撫慰,為學生智慧提供睿智的潤澤與滋養,為持續行走的生命提供溫潤的助力,讓學生真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珍貴。
溫潤語文路徑是教之以道,潤之以德,溫之以人,讓語文在溫潤的土壤里生長。
二、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的。”溫潤語文致力于為學生厚植一個潤澤的學習土壤,促進兒童的發展。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才的培養主要取決于后天的環境和教育作用。”溫潤語文力求從學校環境和教育兩方面來影響學生,滋潤生命。
蕭伯納曾說“你不能教會一個人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助他自己去發現。”溫潤語文致力于幫助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日本著名教育加佐藤學教授一直倡導建一間“潤澤的教室”。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習,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并能放心地打開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也認為“語文教學的教育功能不在于老師的說教,而在于潤物無聲、潛移默化。”這與溫潤語文的主張不謀而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要求我們立足學科陣地,關注對人的培育與滋養,注重對學生身體成長與精神發展的關懷。語文作為母語學科,具有鮮明的人文性,朝向人,關懷人,滋養人,自帶溫暖價值。溫潤語文強調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語文自帶的暖心關懷,落實生命教育。
三、溫潤語文的教學模式
溫潤語文的主要思想“讓教育潤物無聲地進行,讓學習自然而然地發生”。表現在課堂上就是“做中學、學后教、教無法”。主要操作模式分為三大塊:
1.涵詠漢字美----識字與寫字
主要模式:激趣潤入--初讀圈畫---抽讀測查---交流學法--指導美寫---范寫展示---再讀悟義
2.品味表達美---閱讀與寫作
從課堂關系的角度概括,一節課中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教材--他者”的關系,這里的“自己”指的既是學生也是老師。
以“自己--教材”的關系為核心來構建閱讀教學,有兩大核心:品鑒和運用。模式為“品析鑒賞語言文字的精妙、表達的精美、內容的精深、價值的精當,并做到借鑒運用,模仿創造。”做到用教材學寫作,實現教材的語用功能。
具體到寫作上,構建“寫導改”融合教學,模式為“先寫后導,個性化習作體驗----依需定導,可視化習作過程---邊導邊改,系列化習作技巧。”真切把握住學生作文的邏輯起點、現實起點和生成起點,切中最近發展區,做到有的放矢、因需而導。
“自己--他者”的關系做到“尊重、傾聽”。師生、生生互相尊重,互相傾聽是課堂教學行為發生的基礎。
3.增潤活動美---突破語文課堂邊界
生活即語文,活動即課堂。突破語文課堂邊界,開展系列課程:經典共讀課程、主題綜合課程:種植月活動、美食節活動、歌唱節活動......尋找語文的素材,擴大語文的邊界,做到天地大語文。
四、溫潤語文的教學應用
依據語文聽說讀寫的四大方面,豐富教學實踐,落實溫潤語文價值追求。
1.豐潤真實的語文活動
活動包括四方面:課內活動、課外活動、常規活動、創意活動、主題活動.....從語文的角度對活動進行潤色,使之成為語文學習素材。
2.品潤真誠的語文課堂
做到四個“真”:真教、真學、真感受、真練習。課堂上師生雙方都應該抱著一顆真誠的心。學生是真學,教師是真教,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去真感受,運用語言文字真練習。
3.浸潤真純的語文環境
環境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是我們的班級語文文化建設,做到四面墻壁會說話,四周都是書籍,四時都有演誦,四季都有課程。讓學生浸潤在濃濃的語文氣息中,不知不覺受到語文的暈染,終身用語言文字來舞蹈自己的精神生活。
他人既環境,教師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軟環境。教師用溫情去感應孩子的存在,用飽滿的情感和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孩子的心靈,把語文上成一束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讓孩子們樂享語文課堂從而內心灑滿陽光。
4.溫潤真正的語文人生
做到四有“有語言文字的敏銳,有溫和睿智的表達,有經典潤澤的從容,有終身學習的愿望”,讓濃濃的書卷氣充盈一生。
總之,用智慧和真情溫暖每一顆童心,讓生命在潤澤的土壤幸福成長,是我們一直向往且努力的方向!
作者:翟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