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相關資料圖)
【下水作文】(2023新高考I卷作文)會說故事的人統治世界
(2023新高考I卷作文)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題目解析】
這是一篇更接近于材料作文的任務驅動類作文。材料的核心詞是“故事”。
故事是有力量的。這是一句結論性話語。提供了命題者的價值判斷:故事是有力量的。根據結論句,我們可以知道,命題者要求我們談論“故事的力量”。所以,我們的聯想和思考應該緊扣“什么樣的故事是好故事”“什么樣的故事是有力量的”“為什么故事會有力量”“如何才能講述有力量的故事”“故事有怎樣的力量”來展開。
省略號前面的兩句話,是兩個并列層次,分別從抽象和具象兩個角度,闡述了好故事的力量。從抽象層面講,表達、溝通、觸動心靈、啟迪智慧,這是故事的力量;從具象角度講,好故事能夠改變人、展現民族形象,這是故事的力量。省略號,意味著好故事的力量還不止這些方面,命題者意在引導考生繼續深入思考故事的力量。只要是能體現“好故事力量”的方面,都可以去寫,這是命題開放性的體現。
但不論考生怎樣討論,都不能忽視“好故事”“力量”這兩個關鍵詞。這是命題限制性的體現。
總之,這是一道限制性與開放性兼具的好題。如果只是想得切入分偏上的分數,寫作難度并不大。如果要想得高分,那么需要選好切入口。寫作切入口要小,立意要高,如“講好家鄉的故事”“講好紅色中國的故事”“小人物,大故事”等。
下面,我提供一篇可以在40分鐘內快速寫就的中上等級的范文,作為示例。這篇下水作文,是給中等水平左右的同學寫就的;如果想得52分以上的高分,這樣的構思還不夠精巧。
【下水作文】(可模仿、易操作版)
會說故事的人統治世界
文/沈周霄
柏拉圖說:“會說故事的人統治世界。”
一件事情,往往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粗暴地上價值、擺數據、講道理;另一種,則是講故事。哪一種,效果更好些呢?我以為,是第二種。因為,道理,是讓人同意的,有強迫性;而故事,是讓人相信的,具共情性。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某作家在臺灣大學講學時,沒有冷冰冰地擺數據、講道理,而是先和聽眾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講述了自己和孩子的一次次離別,一次次目送。生動的故事,讓在場聽眾動容。講完故事,她說:“我逐漸認識到,原來父母子女一場的緣分,就是注定了你此生要不斷地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故事,在聽眾腦海中形成了“共情”的場域,而“學會放手”的教育主題也在故事講述中巧妙達成。
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精衛填海”、“鑿壁偷光”、“聞雞起舞”、“精忠報國”……一個個好的故事,讓人改變,讓人成長。因為有了孔子的故事,我們的民族形象中融入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端莊與執著;因為有了莊子的故事,我們的民族形象里孕育了鯤鵬的博大與池龜的淡泊;有了李白,中國的月亮也自帶幾份盛唐的傲氣與俠者的仙氣;有了杜甫,民族的脊梁又多了幾分現實的堅韌與長者的忠厚;東坡的黃州、莫言的高密、陶潛的南山、南湖的紅船……故事,改變著人生;故事,描畫著民族;故事,訴說著歷史。
故事是有力量的;有力量的故事,才是好故事。那些一味搞笑的、低俗的段子,不是好故事;那些枯燥的、蒼白的說教,不是好故事;只有那些觸及心靈、引人向上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好故事,往往基于事實,但又不局限于事實。正如我們推重梵高藝術的執著與生命的激情,于是我們不必在意他性格的缺陷與精神的癲狂。講好故事,需要我們汲取生命的精華,濃縮成故事的核心,而剔除那些瑣碎、丑陋、蕪雜與低劣。
生活中,時刻都上演著故事。孩子會和父母講述學校的故事;情侶會和愛人講述生活的故事;小人物,有平凡的故事;大人物,有跌宕的故事;每一個家鄉,都有屬于家鄉的故事;民族,有民族的故事;中國,有中國的故事。
“會說故事的人統治世界”,這不只是一個道理,更是一種隱喻。
它告訴我們:好的故事,建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半夏簡居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a8737acbe338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