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8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 分鐘
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管理,感悟總結出了自己心中的好課類型,那就是課堂教學應“興趣濃、參與多、成就大、實效強、效益高、鮮活奇、價值高、生成真”。
好課是個廣泛的概念,類型和特征不是唯一的,具有多樣性。我認為具有以下類型特征的課就是好課:
(資料圖片)
一、興趣濃
興趣濃就是學生要樂學、好學。它是幸福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幸福課堂、活力課堂,也是實現自我驅動、自我成長、自我超越的生本課堂。
目前,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滿堂灌傳統的教學思想理念、教學模式,令學生感到乏味枯燥,缺乏興趣,課堂死氣沉沉,與新課程改課、新課標要求背道而馳。
現在,學生需要的是一個民主、和諧、寬松、幸福的學習空間氛圍。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內在動力。它會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創造學習。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
學習興趣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智力潛能。促進學生不僅能掌握雙基,培養能力,訓練思維,還能健全學生身心,豐富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學習興趣是新課程新課標教學的需要。新課程新課標倡導要努力讓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我要學”變為“我好學”,這一根本落腳點就在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
在教學中,老師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精心巧妙地創設情境氛圍,合理設置問題,讓學生始終處于好奇、期待、困惑、憤悱的心理狀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動力、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思考,敢于競爭,積極學習。教學中適時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活動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始終讓學生處于興奮、清醒、高效狀態,充分讓學生動起來(身動、心動、神動),課堂活起來,使師生感情融為一體,學生幸福指數倍增,課堂自然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參與多
參與多就是要學生主動學、善學、學會。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的全部過程,就是在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生本自主課堂。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教師應時時把自己擺在一個非主體的引導者位置上,轉變自己的角色,不要什么都包辦,要相信學生,要創造條件、機會,給學生時間、空間,讓學生參與自主學習,去化解知識,鍛煉思維能力,體驗情感價值。
死板、滿堂灌、唱獨角戲的傳統教學,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學得死,造成學生能力差、素養低,學生厭學。不能適應時代教育和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
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比如:情境體驗、自己觀察、自己閱讀、自己思考、自己動手等,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興趣熱情。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比如:學生對學、群學、小組討論、動車小組合作探究、個人組內小展示、交流、全班小組代表大展示、交流、教師點撥等,讓學生自己參與分析問題,通過推理、歸納、總結,認知、理解問題,得出結論,建立新的知識體系。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比如:設置新情境、新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自己去體驗、去演練、去動手、去動腦、去實踐操作等學生活動去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新知識的內化提升,遷移、創新實踐能力的拓展,新知識價值的追求體現,核心素養高階目標的實現,課堂價值的提升轉化。
三、成就大
成就大,就是要學生博學、學成,學生有收獲,學生有成長。是成功教育、生命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成長課堂、生命課堂。這是新課標下好課堂的價值標準。
課堂內涵是,關注學生生命成長。尊重生命,注重生本,成就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點。一切為了學生,服務于學生。
傳統的教學模式、育人模式,過重關注知識,不注重學生能力、品格、價值觀的培養滲透。
新時代教育改革,要求我們應從學生的原點出發,關注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分層所得,從知識向重素養的深度學習轉變。課堂上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身心成長、思維能力成長、精神情感成長、智慧成長、道德品格成長。身心成長是生命的基礎;精神情感成長是生命寬度的拓展;智慧成長是生命長度的延伸;道德品格成長是生命靈魂的升化。
有成就就是讓學生不僅要掌握雙基,更要突出核心素養:課堂教學中,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主體實踐活動,讓學生具備關鍵能力(做事和解決問題的本事);具備良好品格(做事和解決問題的意志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事和解決問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的課堂才是好課堂,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才能培養出國家未來需要的人才。
四、實效強
教育對象的發展是教育的價值所在。發展說到底就是變化,但這種變化應是積極進步的變化。學生上你的課之前與上你的課之后,是不是有了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讓學生明白我要去哪里,我怎樣去到那里,我現在已去到了哪里。也就成了你的課是否稱得上“好課”的重要尺度。好課就是應當讓學生得到收獲的課,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實效有效教學”,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怡情廣識,受益匪淺。如果教師上課,學生一無所獲,一點實用價值也沒有,這能算是好課嗎?所以,好課的標準應該是:不是學生盼下課而是怕下課,即使下了課也有念念不舍,盡意無窮的感覺。
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引發的學生變化可能是多方面的:知識的變化,表現在知識量的累積;能力的變化,表現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維的敏捷、深刻、縝密);情感的變化,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受到賞識的愉悅、戰勝困難的快慰、收到成功的欣喜等),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心向的變化,表現在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興趣更加濃厚,克服困難的意志更堅定,投身學習的態度更積極、更主動。正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五、效益高
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不僅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課對授課班級的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否有意義,對多少學生有意義,對這些學生有多少意義,是評價學校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據。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原有的學科基礎、智力水平有差異,學生的強勢、弱勢、智慧有側重,如何使一堂課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有意義的,這是每個教師必須殫精竭慮去思考、探索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流程的設計等等,都應立足于“實效有效”,都要著眼于“高效”。“好課”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生制宜。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能夠圍繞學生各自已有的經驗和未來發展的不同需求而展開,教師鼓勵和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著力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熱情,以確保課堂上沒有學生是“局外人”,沒有學生被“邊緣化”。如果課堂教學能夠讓所有的鳥都歌唱,讓所有的花都綻放,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高效的。
六、鮮活奇
一堂課,相對于一個教學活動的單位來說,肯定有其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規定性。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使其課前預設的不同程度的教學目標一一達成。然而,課堂價值和魅力遠不止于此,因為一堂課不應也無法完全是預設內容的再現。課堂上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有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有思維的碰撞,有心靈的溝通,有智慧的啟迪;就在這相互碰撞、相互沖突、相互砥礪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新的問題顯露、新的知識矛盾產生、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正是這新的教學資源的不斷產生,才使得課堂教學能夠充滿生機,洋溢著活力。
“好課”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也是我們引領學生探奇覽勝的精彩旅程。課堂上,摒棄了呆板與僵化,凸顯出開放性與挑戰性;教學在保持相對確定的同時,卻有著更多的變數,有時是教師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時是無意的“節外生枝”。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自然會既有計劃內的收獲,又有計劃外的得益;課堂教學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錦,又有“無心插柳”的岸柳成行。這正是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表現。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做到學生有問教師必答,答而必詳。這才是課堂教學的真正目的。
七、價值高
研究課堂教學,通常人們總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這兩個層面上,關注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策略和方法的選擇。其實,解決好“為什么教”的問題遠比上述兩個問題更為重要。
好課拒絕花拳繡腿,無須標新立異。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求活。要在求真、求實上見功夫,一切從學生的實際(身心特長、認識水平、發展需求等)出發,尊重學生,精心組織和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講授、提問、討論、質疑、小組合作、個別點撥等)。確保學生在知識累積、能力提升和素質提高等方面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實現課堂的真正價值。
八、生成真
一堂課留有些“缺憾”,幾多“瑕疵”,不是上課教師追求的結果,而是事物的必然。課堂上,幾十個有朝氣的生命在思想的原野上馳騁,在精神的蒼穹和知識的殿堂里遨游,這對于教師的駕御能力、應變能力,都是一種挑戰。應對這樣的疏漏、欠缺在所難免,而教師也正是在應對挑戰、不斷反思與修正缺失之中才有了自己的理論知識、專業知識的成長與教學智慧的生成。
上出“好課”實屬不易,讓自己上的課絕大多數能夠稱得上“好課”,更為難得。而正是在這樣一個不懈追求的過程中,才會有我們的專業成長,也才能夠真正享受到課堂教學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體驗。如果教師的課,學生都能聽得進、學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學生樂學、好學,學生善學、學會,學生博學、學成,這絕對就是好課!
作者 | 何宗信 四川成都望子成龍教育集團都江堰市私立玉壘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