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子騫墓又閉園了?本來就冷清的名人墓為何幾經修繕閉院?在濟南,你去過閔子騫墓嗎?
齊魯大地上從來不缺少忠臣孝子的故事。但在濟南,唯一一條以歷史文化名人命名的馬路叫做閔子騫路。在道路北端百花公園西門北側,有一處孝文化博物館名叫“崇孝苑”,內有閔子騫墓。
閔子騫 “單衣順母”的孝道為歷代推崇
閔子騫(公元前536一前487),名損,春秋時魯國儒生,孔丘弟子。他幼年喪母,父親繼配又生二子。
后母虐待閔損,為親生之子用棉絮做襖,閔損襖內卻全是蘆花。父親出門讓損駕車,因天寒損凍得抓不住韁繩,父親責問于他,他默不作聲,父生氣而用鞭抽他,襖面被打破而飛出蘆花,父親明其原因,回家后執意趕繼配出門。損跪于父親面前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父親聽了覺得有理,便饒恕了繼配。后母也很受感動,痛改前非,從此成了三個孩子的慈母,而閔損的孝名也傳播天下。
孔子曾贊揚說“孝哉,閔子騫;人不聞于其父母昆季之言。”后人把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
閔子騫墓
閔子騫墓現在濟南歷城區洪樓南路旁,百花公園西門北側。
1074年,濟南太守李肅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蘇轍撰文、蘇東坡書寫《齊州閔子祠記》的石碑,敘述了修建祠堂的經過。到明代,經歷城人劉敕發集,捐資重修了閔子騫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講學堂”的東西廂房“齋”和“蘆花館”。
崇孝苑門口上方黑色牌匾上書寫著“崇孝苑”三個金色的大字,這是書法家歐陽中石所寫。
據記載,上世紀60年代前,閔子騫墓規模很大,墓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墓堆封土直徑有七八米,高約十幾米,周圍還有合抱粗的古樹30余棵,歷代碑刻十余尊。但后來墓區遭到嚴重破壞,祠堂被拆掉,碑刻被毀,封土被挖去燒磚瓦。
甸柳莊與閔子騫
關于濟南甸柳莊的形成,有這樣一個說法:“先有柳家店,后有閔子騫;先有閔子騫,后有甸柳莊。”
相對于閔子騫路這樣的名稱,甸柳莊是山東濟南名氣更大的一個地名。許多歷史資料記載閔子騫墓時,都說閔子騫墓在濟南歷城東五里甸柳莊北,也印證了這一點。
據明崇禎《歷城縣志》記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邊、柳二氏由直隸(河北省)棗強遷此。當時村子西北處有閔子騫墓,故名“閔子騫前甸”,不久又以邊、柳二姓改村名為“邊柳莊”,后改稱“甸柳莊”。為什么以“甸”代“邊”,或許與古代郭、郊、甸的稱呼有些關系吧。
多次整修
據了解,閔子騫墓的修繕工程從1999年開始。
2004年“五一”對外開放,當年又開始關門維修,工程持續5年。
從2008年開始,濟南市文物部門又陸續開始了對閔子騫墓的修繕,此次修繕一直持續到2012年4月份。(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