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霧霾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圍繞著霧霾產生的原因、如何治理等問題,網絡上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話題,而有關霧霾引發的調侃,也不時挑動著大家的神經。而從近日召開的山東省兩會上傳來的消息稱,2014年,全省藍天數達到199.6天,同比增加了17.8天。藍天數增加,你感覺到了嗎?
治污指標>>
用“藍天白云 繁星閃爍”
反映大氣污染治理成效
【山東環保廳廳長張波認為,如果一年中“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天數在增加,那就說明大氣污染治理成效明顯。】
28日,從山東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4年全省藍天數達到199.6天,同比增加了17.8天。其中,威海藍天最多,有326天;淄博最少,只有135天;菏澤進步最“神速”,增加了72個藍天。
發布會上,省環保廳副廳長董秀娟通報,2014年,全省“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平均199.6天,同比增加了17.8天。PM2.5(細顆粒物)平均濃度8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3%;PM10(可吸入顆粒物)14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3%;二氧化硫5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9%;二氧化氮4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2%。
何為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根據《山東省環境空氣水平能見度監測技術規定》對“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定義,“某市能見度日均值大于10公里且當天超過16個小時能見度大于10公里時,視為“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如果當天濕度日均值高于85%并且PM2.5日均值低于0.075mg/m3時,也視為達到“藍天白云,繁星閃爍"。
雖然“藍繁天數”(“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累計天數的簡稱)這個詞聽起來很陌生,但從2013年1月起,山東環保廳一直用這個指標來通報各市空氣質量狀況。在2014年,“藍繁天數”排第一的是威海,為326天,煙臺、青島、日照緊隨其后,為280天左右;排末尾的是淄博,僅為135天。
山東環保廳廳長張波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用“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描述性語言來代表制定的環保目標,用“能見度”這樣的技術參考指標來規范,可以極大地增強可操作性。PM2.5、PM10改善多少,民眾無法判斷,但天藍不藍、晚上有沒有繁星閃爍,大家都看得見。張波認為,如果一年中“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天數在增加,那就說明大氣污染治理成效明顯。
環保部門統計“藍繁天數”并不是派人在天臺上數星星,根據山東環保廳工作人員提供給的資料,因為環保領域很難找到一個指標直接對應“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所以他們使用了“能見度”這一氣象學指標作為參考依據。
2014年,PM2.5濃度17市均改善,改善幅度最大的是聊城,24.2%;幅度最小的是煙臺,1.9%。濃度最低的是威海,41微克/立方米;濃度最高的是德州,104微克/立方米,其次是菏澤和聊城。
PM10濃度去年全省有14個市同比改善,改善幅度最大的還是聊城,23.5%;惡化幅度最大的是煙臺,3.6%。濃度最低的城市是威海,72微克/立方米;最高的是聊城,176微克/立方米,其次是濟南和臨沂。
此外,二氧化硫去年也是17市同比均改善,改善幅度最大的是青島,最小的是煙臺。二氧化氮則是13市同比改善,改善幅度最大的是東營;淄博、煙臺、臨沂和青島同比惡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最高的城市均是淄博,最低的均是威海。
[pagebreak]任重道遠>>
全國空氣質量排名
最差前20名有8個是山東的
[根據近日出爐的2014年全國190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顯示,在PM2.5濃度平均值最大的前20座城市中,有8座城市來自山東。]
與上面所說的數據不同,根據近日出爐的2014年全國190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顯示,在PM2.5濃度平均值最大的前20座城市中,有8座城市來自山東。
2014年,全國公布空氣PM2.5濃度的城市從首批的74座增加到了190座,這190座城市的相關監測數據都可以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實時查詢。
根據環保部門提出的年均PM2.5濃度計算方法,一年至少應該有324個有效日平均數據。根據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PM2.5年均值的二級標準限值為35微克每立方米。
根據這份排行榜給出的數值,前五名空氣質量最差的城市全部出自河北省,而德州、菏澤、聊城則占據第六第七和第八位,另外,淄博萊蕪臨沂濟南濟寧也進入了前20位。
而根據濟南市環保局的數據,去年8月、9月連同第三季度,可謂濟南環保的“黑色季”。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中,連續兩個月排倒數第一,自2013年實施排名制度以來,截至2014年9月,濟南僅有2013年3月和12月不在全國后十名。
[pagebreak]建議獻策>>
到底該如何治理霧霾
政協委員:倡導綠色出行
在近日召開的山東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省民意調查中心主任研究員、山東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調查員張曉,也就霧霾治理提出了他的建議。
張曉認為,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加重了空氣污染。倡導全民綠色出行,才能緩解機動車帶來的空氣污染。但綠色出行僅靠政府呼吁或行政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設更加完整、豐富的公交系統。
他向記者表示,濟南市2014年不少票價一元的普通公交逐步被K字打頭的2元公交所取代,市民在享受K車提供的更為寬敞舒適的乘車環境的同時,則需多支付1元車費。對此,不同人群也有不同的聲音,部分市民對于隨溫度變化而增加空調服務的K車表示認可;亦有部分市民認為還是應保留票價1元的普通車輛,供大家自由選擇。
張曉認為,完善的公共系統除應讓市民感受到方便外,還應讓其充分獲得實惠,只有做到這一點,對于面對停車難、停車貴依舊不愿放棄私家車出行的市民來說,才會自覺自愿的選擇綠色交通,從而在根本上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減輕霧霾現象。
“公交系統不應‘與民爭利',而應’為民謀利‘,如何吸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其首先應考慮的問題。”與此同時,他還建議濟南市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緩解市區交通壓力,讓綠色出行更快更環保。
[pagebreak]作為山東省政協委員,宋傳杰已經連續多年堅持坐公交或者騎自行車報到。(資料片)
省政協常委宋傳杰:
城區可建設人工水簾吸霧霾
今年兩會上,省政協常委宋傳杰建議,政府部門應支持企業創新,幫助政府從源頭上遏制霧霾,同時城區內應多建設人工水簾等吸附霧霾。
宋傳杰表示,要想遏制霧霾發展,現有產業必須盡快調整能源結構、采取節能減排措施、在排放前預置污染物處理,同時需要市民改變能源消耗習慣和生活方式,強化管理、扼制粗放式生產或施工產生的污染。但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應出臺政策,支持現有企業、企業家在遏制霧霾源頭上創新,幫助霧霾源頭產業用更為經濟有效的技術和設施提高壓排能力。
此外,宋傳杰還建議發展塵壓產業,爭取把灰塵壓到地面或趕到對人類無害的地方,保證市民生活空間霧霾減少。“這不是天方夜譚,灑水車灑水就能把一部分霧霾或塵土壓到地面。城區里可建設更多高大的人工水簾吸附霧霾,建筑物外墻也可涂抹特殊材料吸附霧霾。”
宋傳杰告訴記者,現在已經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干預天氣,他還建議鼓勵企業研究新技術,爭取制造出人工風、人工提高空氣濕度器來壓霧霾。
[pagebreak]中央決心>>
環境專家擔任環保部部長
彰顯污染治理堅定決心
陳吉寧
2015年1月28日,中央組織部王爾乘副部長到環境保護部宣布中央決定,陳吉寧同志任中共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免去周生賢同志中共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職務。
2015新年伊始,全國多省市陸續遭遇霧霾鎖城,再次將飽受詬病的環境污染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在此背景下,任命科班出身的清華校長陳吉寧同志為環保部部長,讓我們看到了中央治理環境污染的堅定決心。
履歷顯示,陳吉寧于1981年9月清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學習,1986年7月畢業,獲學士學位;1986年9月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長期致力于環境系統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將系統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應用于環境工程、規劃、管理和政策研究,特別是如何解決復雜環境問題的綜合性評估及其中的不確定性問題。組織、承擔和參與了多項國家攻關、重大專項、基礎研究工作。
據報道,陳吉寧還曾參與過國家諸多應急環保事件的處理。全國轟動一時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頤和園環保風暴、汶川地震環境救災……都曾出現過他的身影。無論在業務還是專業等方面,陳吉寧都普遍得到認可,有著很好的口碑。“務實、扎實”,這是中國首任環保局局長曲格平對這位后輩的評價。
當前,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正處于歷史高位,環境形勢相當嚴峻,不容樂觀。由這樣一位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環境專家擔任環保部部長可謂眾望所歸,這也符合我們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選人用人標準。(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