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泉水流出了濟南。就像人們熟知的那樣,匯入奔涌的大河。大河也就是千萬顆小水滴匯聚在一起。向前奔涌的流水中,有許多來自其他地方的小水滴,高興地向濟南流出的這滴泉水打招呼:“哎,你好啊,歷下君,真高興和你這樣有教養(yǎng)的君子同行!”水滴們喊它“歷下君”,它們知道那個泉水匯聚的地方叫歷下,但它們不知道歷下只是濟南的老城區(qū),新濟南可就大得多了。叫“歷下”也不錯。就這樣,從濟南流出來的這滴泉水,在這篇文章里有了名字“歷下君”。
這滴泉水接受了這名字——多秀雅的名字,一聽就有歷史感。是的,泉水從濟南流過,也就經(jīng)歷了一次偉大的回歸與穿越之旅。歷下君想到這里,虔誠地在心里說,謝謝老天爺,也謝謝泰山爺,讓我落在齊魯大地,又有機緣從石縫中冒出來,成為濟南泉水中的一滴。泉水在地下,大家都匆匆地涌動,因為都知道,只要從歷史的石巖中涌出來,就“回家”了。歷下君和無數(shù)泉水在唱一首童謠:“古舜者,耕歷山,歷下是我家。”從堯舜爺算起,歷下就算是泉水們的“老家”了。這個“老家”有大名“濟南”,也有別號“泉城”。記住了,最有名的泉城之畫,是元代詩人、書畫大家趙孟頫所著的《鵲華秋色圖》。老先生還有詩云:“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哎,你這剛從石縫里涌出來的小水滴,怎么知道得這么清楚?這有什么奇怪的。趙先生畫《鵲華秋色圖》的時候,也沒到過濟南,只聽了友人的描述,便畫出這天下聞名的畫卷。這叫什么?叫傳統(tǒng),也叫與生俱來的靈感。濟南的泉水承載著傳統(tǒng),它流過濟南街坊井巷千百年,也流過了那厚厚的歷史。
這滴從濟南流過的泉水,是從歷史深處流過來的,我們信。具體一點是從哪個泉眼冒出來的呢?這個問題提得好,有文化。有文化的濟南,泉眼都有名。最有名的是趵突泉。趵突泉比歷下的名氣還大,歷下也為自己土地上有這名揚天下的泉而自豪。趵突泉的三眼巨泉咕突突往外冒,像牡丹,像銀壺,更像雪蓮!別說不像,說不像是因為你沒想象力。成百上千的人圍在泉池四周,像聽大學(xué)者講課。歷下君覺得自己從地下冒出,見到陽光的時候四周沒這么多雙眼睛。那么也許是從珍珠泉出來的?一方清池,沙底上冒出一串串水泡,慢悠悠,亮晶晶,像幼兒園的游戲場。還是黑虎泉、九女泉、瑪瑙泉、琵琶泉、白石泉、芙蓉泉、起風(fēng)泉?七十二名泉,每個名字后面都有很多文化意蘊。有文化的名泉滋養(yǎng)有文化的名士。就說這漱玉泉,泉邊永遠有個美人倩影,那是寫下“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的李清照。歷下君覺得,自己應(yīng)該是從漱玉泉出來的。這首詞就像自己看到這個世界時的心情,“綠肥紅瘦”讓這滴泉水感到世界真有說不盡的美。還是文化有魅力。名泉引名士,杜甫即有名句“濟南名士多”,這句子掛在大明湖的歷下亭。天下的文人墨客,就像全濟南的名泉之水,也要匯聚大明湖,李白、杜甫、曾鞏、辛棄疾……今人更多,老舍、胡適、柳亞子、葉圣陶、郁達夫……都在濟南留下了身影。
這滴從濟南流出的泉水,還真舍不得離開濟南。濟南是老家,濟南與泉水相親相融,大大小小幾百眼泉就是濟南的“家庭成員”。外地的游客到濟南,常被黑虎泉的泉水與市民百姓間的親近畫面感動。黑虎泉名字夠威風(fēng),虎頭張著大嘴讓泉水“轟轟下泄,澎湃萬狀”,濟南的老百姓提著水桶、水壺,排著隊從虎口取水,親近嬉戲,如同家人。更多的小泉,就在井巷街市之中,譬如芙蓉泉就是芙蓉街的一景,起風(fēng)泉就是起風(fēng)橋的鄰居。還有戀上好人家的泉水,干脆就從市民的小院里冒出來,成為理所當(dāng)然的家庭成員。早先有個叫劉鶚的作家,就有八個字寫盡了濟南泉水的人緣:“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這八個字你讀懂了嗎?這不是寫景,而是在說泉水與濟南百姓是一家子啊。“家家泉水”,泉水流出家門,就像兒女出了門,兒行千里也戀家,記住濟南是老家。“戶戶垂楊”,舍不得離家的泉水,順著柳樹根,站在家門口,站成一棵棵迎風(fēng)搖擺的楊柳樹。又聽說前些年,濟南的泉水突然干涸了。枯泉干溝,殘荷衰柳,讓濟南百姓心急如焚。濟南的百姓家里哪能少了一泓清泉啊。經(jīng)過整治亂開煤窯、亂打深井等急功近利的荒唐之舉,泉水又像久別的親人,回到了柳街水巷。
這滴從濟南流出的泉水,說到這里都有些哽咽了。是啊,世上還有比泉水更多情的水嗎?世上還有比濟南更親泉水的城嗎?我來到了濟南,真想跟這滴從濟南流出的泉水打個招呼:“歷下君,多保重。”也有點舍不得歷下君的濟南了。
這時,手機響了,收到一個短信:請像濟南愛泉水那樣地愛護地球吧,不要讓你眼睛里的淚花,成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歷下君問好!
啊呀,好像在哪兒見過這句話,你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