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下游家居建材企業發展遇到瓶頸,轉型的想法便應運而生。家具制造業關于“轉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近幾年,隨著板式家具市場逐漸飽滿,不少企業又紛紛轉做實木或者其他品類,企業的轉型一直在發生。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階段大多數企業主要還是圍繞在產品的轉型上,處于轉型期的初級價段。直至最近幾年,家具制造業供需失衡,開始進入“后轉型時代”。

供需失衡,家具制造業進入“后轉型”時代
之所以稱為“后轉型時代”,這個“后”,跟家具這類產品的生命周期正在從成熟期向最后一個階段衰退期過渡有關。按照產品生命周期理論,通常一種產品會有3~5年的生命期,從開始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將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形成、成長、成熟、衰退四個時期,其中又跟市場的供需關系密切相連。80年代,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讓一批批企業拔地而起,家具市場供小于求,這時候的產品正處于成長期。巨大的市場需求,生產什么都能賣得好,使得企業“紅了眼”,馬不停蹄地擴大生產。直至到了90年代,當市場供給逐漸超出需求的警戒線,企業又通過做規模、打價格戰來占領市場份額,市場呈現飽和狀態,產能慢慢出現過剩。2007年以后,供需失衡,供大于求,家具行業迅速由高速發展階段往下走,好景不再,開始面臨產品衰退期的“后轉型”。
“后轉型時代”,市場供大于求,行業的焦點始終聚焦在去產能的問題上。在理想的狀態下,淘汰掉過剩的產能,市場就能達到供需平衡。按照長尾理論的說法,行業將會進入“長尾市場”,也可以稱為“利基市場”。在“長尾市場”里,供需平衡,行業將嚴肅不良之風,杜絕暴利行為,普遍呈現出一種健康的發展狀態。企業要想獲得利潤,必須通過添加產品附加值的途經。換言之,在“后轉型”的過程中,找準定位、集中力量添加產品附加值,創造產品和服務優勢,將是企業轉型的有效措施,因為這正迎合了未來市場的發展需求。當然,從供大于求過渡到供需平衡的階段將會綿綿無期,市場變幻無常,人們難以斷定它的結束時間。
“后轉型”時代,企業突破產品范疇向互聯網思維靠攏
“后轉型”,還表現為轉型不再局限為產品的范疇,隨著互聯網行業的深入發展,家具業的轉型逐漸向互聯網思維靠攏。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對實體產業來說,互聯網思維是改造傳統模式的一種工具。家具業利用這個工具,通過進一步挖掘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對生產、銷售、經營、渠道等方面進行重新定義和改造。
回顧我國家具銷售模式的變化歷程,互聯網的出現深刻地改變了家具業的銷售模式。早在60、70年代,由于居民生活水平落后,市場上主要以手工自制家具為主。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的出現,讓家具銷售呈現出“前店后廠”的方式,即作坊的前面作為門店出售家具,后面是加工的場地。到了80年代,百貨商場也開始有了經營家具的部門,家具銷售逐漸有了一個專門的場所。90年代末、20世紀初,隨著商品房的興起,家具品牌、款式逐漸豐富起來,大型家具賣場模式開始興起,期間家具賣場又經歷了“大排檔賣場”到“店中店”的演變。正式進入21世紀,互聯網的浪潮帶給家具業以翻天覆地的變化,自此,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2O時代正式來臨,家具業開啟嶄新的銷售模式。
對家具制造業而言,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自不待言。如何下好這盤大棋,還需要企業擁有主動求變的思維和有力措施,抓住互聯網給社會經濟結構帶來的重大變革。只有安然渡過“后轉型”階段,才能看到另一番新的景象。

供需失衡,家具制造業進入“后轉型”時代
之所以稱為“后轉型時代”,這個“后”,跟家具這類產品的生命周期正在從成熟期向最后一個階段衰退期過渡有關。按照產品生命周期理論,通常一種產品會有3~5年的生命期,從開始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將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形成、成長、成熟、衰退四個時期,其中又跟市場的供需關系密切相連。80年代,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讓一批批企業拔地而起,家具市場供小于求,這時候的產品正處于成長期。巨大的市場需求,生產什么都能賣得好,使得企業“紅了眼”,馬不停蹄地擴大生產。直至到了90年代,當市場供給逐漸超出需求的警戒線,企業又通過做規模、打價格戰來占領市場份額,市場呈現飽和狀態,產能慢慢出現過剩。2007年以后,供需失衡,供大于求,家具行業迅速由高速發展階段往下走,好景不再,開始面臨產品衰退期的“后轉型”。
“后轉型時代”,市場供大于求,行業的焦點始終聚焦在去產能的問題上。在理想的狀態下,淘汰掉過剩的產能,市場就能達到供需平衡。按照長尾理論的說法,行業將會進入“長尾市場”,也可以稱為“利基市場”。在“長尾市場”里,供需平衡,行業將嚴肅不良之風,杜絕暴利行為,普遍呈現出一種健康的發展狀態。企業要想獲得利潤,必須通過添加產品附加值的途經。換言之,在“后轉型”的過程中,找準定位、集中力量添加產品附加值,創造產品和服務優勢,將是企業轉型的有效措施,因為這正迎合了未來市場的發展需求。當然,從供大于求過渡到供需平衡的階段將會綿綿無期,市場變幻無常,人們難以斷定它的結束時間。
“后轉型”時代,企業突破產品范疇向互聯網思維靠攏
“后轉型”,還表現為轉型不再局限為產品的范疇,隨著互聯網行業的深入發展,家具業的轉型逐漸向互聯網思維靠攏。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對實體產業來說,互聯網思維是改造傳統模式的一種工具。家具業利用這個工具,通過進一步挖掘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對生產、銷售、經營、渠道等方面進行重新定義和改造。
回顧我國家具銷售模式的變化歷程,互聯網的出現深刻地改變了家具業的銷售模式。早在60、70年代,由于居民生活水平落后,市場上主要以手工自制家具為主。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的出現,讓家具銷售呈現出“前店后廠”的方式,即作坊的前面作為門店出售家具,后面是加工的場地。到了80年代,百貨商場也開始有了經營家具的部門,家具銷售逐漸有了一個專門的場所。90年代末、20世紀初,隨著商品房的興起,家具品牌、款式逐漸豐富起來,大型家具賣場模式開始興起,期間家具賣場又經歷了“大排檔賣場”到“店中店”的演變。正式進入21世紀,互聯網的浪潮帶給家具業以翻天覆地的變化,自此,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2O時代正式來臨,家具業開啟嶄新的銷售模式。
對家具制造業而言,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自不待言。如何下好這盤大棋,還需要企業擁有主動求變的思維和有力措施,抓住互聯網給社會經濟結構帶來的重大變革。只有安然渡過“后轉型”階段,才能看到另一番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