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以來,國內LED芯片和封裝廠商掀起一輪漲價。中國最大的芯片廠商三安光電近期對部分中小尺寸產品價格上浮10%,而信達光電、安普光電和木林森等LED廠商則將RGB燈珠價格上浮5%,這也是年內繼3月份和5月份價格調整后第三次調價。
在臺灣晶元光電打響提價第一槍后,三安光電、國星光電、木林森等大陸企業紛紛跟進,LED產業進入價格回暖期。
業內人士表示,顯示屏市場迅速增長的需求傳導至顯示屏封裝與芯片端,而這種供給緊張也外溢到照明用芯片,顯示屏芯片和照明芯片的區別在于外延工藝有所差別,但是在外延設備和芯片生產設備上在生產上都存在競爭關系,顯示屏市場好,芯片廠商就會轉一部分產能到顯示屏芯片生產,這導致了照明芯片供應的緊張。
行業回暖將持續
近期的“提價潮”刷爆LED產業圈,產業回暖跡象顯著。在臺灣晶元光電率先提價的帶動下,大陸的LED龍頭三安光電緊跟著將部分中小尺寸產品價格上浮10%;國星光電決定將顯示屏器件全線產品價格上調10%;木林森決定將顯示屏RGB燈珠價格統一上調5%。此外,信達光電等非上市公司也紛紛調高了燈珠價格。
事實上,從二季度起,LED行業已表現出企穩的特征。以華燦光電為例,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由于價格過度下跌,從二季度起行業產品價格有觸底反彈的現象。
原材料和成本上漲成為本輪LED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木林森稱其漲價因原材料價格上升;三安光電則表示,漲價因黃金、襯底大幅上漲和人工成本上升;國星光電將漲價歸因于金線和銀支架的成本走高、藍寶石襯底價格大幅上漲。
對此,華燦光電總裁劉榕表示,價格觸底反彈有望持續,并延續到終端產品環節。原材料等成本上漲是LED漲價的顯性因素,但更為重要的是,經過一段時期的惡性低價競爭,整個產業鏈各環節的利潤空間已被壓縮到極限,產品漲價成為必然。隨著白熾燈淘汰、人們對產品質量要求的提升,低質低價競爭時代成為過去,產品漲價持續可期。
資本驅動新一輪并購
劉榕同時強調,全球整合背景下,LED產業進入資本驅動成長階段,堅守主業的龍頭公司會通過更多的海內外并購重組實現更大更強。
由于產業利潤下降,GE、歐司朗、三星等國際LED巨頭紛紛退出照明市場,中國將成為LED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平臺,有望迎來更多的海外、高端市場份額,以及新一輪的產業并購機遇。
基于“屏的無處不在”,LED公司跨界產業鏈上下游、搶占風口布局雙主業成為風尚。記者統計,VR(虛擬現實)、體育、文化娛樂是LED公司最愛的風口。在劉榕看來,LED產業已步入成熟期,爆發性增長機會已經不多,會有更多的不具有技術或規模優勢的公司轉而去尋求更具爆發性增長機會的行業。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跨界轉型尋求行業外高增長機遇的公司值得關注。
但劉榕更看好那些產業內或基于產業鏈上下游的并購整合,“業務、生產制造和客戶的重疊可形成互補優勢,如基于屏延伸到賽事體育、基于制造技術延伸到集成電路?!眲㈤疟硎?,華燦光電并購美新是基于“LED和MEMS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定位:除了生產上的一些通用和相似優勢外,美新在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領域的優勢有助于華燦光電的成長,而華燦光電有助于美新開拓客戶。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LED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據悉,華燦光電的義烏廠建設已近關鍵階段,明年初進入試產;屆時,華燦光電將具有月提供LED外延芯片130萬片、藍寶石襯底片近160萬片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其在行業的地位。
分析人士稱,年底照明或將迎來更換LED燈的高峰期,LED產業也將迎接一個高達千億的新市場,相關企業面臨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LED芯片和封裝近期大幅漲價也與白熾燈退出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