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代化涵蓋教育裝備現代化、師資隊伍現代化、教育管理現代化等諸多內容,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在近日舉行的“互聯網時代如何給孩子最適合自己的教育——如何讓教師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高峰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表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要積極與傳統教育相融合,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作為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因材施教”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當今時代,教育形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在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支持下,在線教育已經初步形成,學生自主選擇和學習場景也已成為現實。如何用好技術手段服務教育目標,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因材施教”成為必須要思索的問題。
陽光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李俊逸認為,互聯網時代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在傳統課堂學習中,有的孩子學得快,有的孩子學得慢,學得慢的孩子感到痛苦,家長也會著急。在線教育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不論學生個別差異如何,都可以通過在線教育,不受學校上課時間的限制查漏補缺,在線一對一教學還能讓學生在家實現與老師在線實時互動,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態系統也在不斷推動教育個性化從理念走向實踐,助力互聯網時代的“因材施教”。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全新的教學工具,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智能化算法還可以精準計算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科傾向、思維特征、情感偏好、能力潛質,然后根據習得規律,為學生科學配置教育教學內容。
與此同時,清華大學教授鄧新元提醒投身互聯網教育的人士,研發的互聯網教育產品要對人對路對心,要讓老師和學生真正受益。“尋找孩子的學習動力,探索孩子的學習興趣,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學到知識才是最重要的。”他說。
據悉,本次論壇由《中國教師》雜志社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來自教育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部門與高校的眾多專家學者和教師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