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教育部
數據來源:教育部
數據來源:教育部
1.教育投入連續5年保持4%以上,資助學生人數、金額整體上升
2016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首次突破3萬億元,占GDP比例為4.22%,這是自2012年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從1997年開始,基礎教育各階段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連續20年實現增長。從投資效率看,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無論是班額還是生師比,已接近或優于教育部相關標準。
“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012年至2016年,各教育階段全國累計資助學生(幼兒)4.25億人次,累計資助資金總額近7000億元。其中財政投入達4780.61億元,占資助總額的68.48%,近70%。
近5年資助學生人數及資助金額整體上升
2016年,全國累計資助學前教育(幼兒)、義務教育、中職學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學生9126.14萬人次(不包括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比上年增加692.87萬人次,增幅8.2%。全國累計資助金額1688.76億元(不包括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比上年增加128.51億元,增幅8.24%。通過梳理2012年至2016年資助情況可以看到,資助人數及資助金額整體呈上升趨勢。
具體到各個學段,我們看到,義務教育成為資助政策最全、覆蓋人數最多的學段。2016年資助情況為:
學前教育,共資助幼兒619.36萬人次,資助金額68.18億元。義務教育,1.38億在校生全部享受了免學雜費政策;1.28億學生享受了國家免費教科書政策,財政安排資金167.4億元;3400萬學生享受了營養膳食補助;1563.83萬學生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助金額165.11億元。普通高中共資助學生1158.47萬人次,資助金額167.50億元,比上年增加28.21億元,增幅20.26%。中等職業教育,共資助學生1502.66萬人次,資助金額332.13億元。高等教育,共資助學生4281.82萬人次,資助金額955.84億元,比上年增加107.87億元,增幅12.72%。
通過梳理近5年各學段資助情況,資助人次及資助金額基本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學前教育、普通高中近5年資助人次逐年增加,義務教育寄宿生資助人次基本保持平穩態勢,中職資助人次隨學生數量的減少呈下降趨勢,高校資助人次隨學生數量的增加呈上升趨勢。
財政投入連續兩年超千億,是資助資金主要來源
通過梳理近5年學生資助金額的構成情況,財政投入及學校和社會投入兩項都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從2015年開始,財政投入連續兩年投入超千億元,學校和社會投入連續兩年超500億元。
學生資助資金中,財政投入是資助金額的主要來源。在近5年學生資助資金中財政投入占比持續保持在65%以上。同時我們看到,學校和社會投入資金的持續增加。
2.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平穩發展,喜憂并存
學前兒童入園壓力仍大
自2004年起全國學前兒童入園人數連續增長12年后,2016年首次下降,同比減少86.76萬人,入園人數為1922.09萬人。不過,根據新生兒趨勢、毛入園率的情況來看,學前教育仍處于平穩發展階段,增長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學前兒童入園壓力依然很大。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7.4%,同比提高了2.4個百分點。根據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要達到85%。
受入園人數持續增加的影響,學前兒童在園人數從2004年開始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16年學前兒童在園人數4413.86萬人,比上年增加149.03萬人。
與此同時,幼兒園數量也基本保持了連續15年的增加。從2002年的11.18萬所增加到2016年的23.98萬所,增幅超過100%。
結構性問題是中小學師資不足的主要原因
受學齡人口的影響,自2004年起全國小學招生人數一直保持在1700萬人左右。2015年開始出現反彈跡象,當年全國小學招生人數增加了70.62萬人,達到1729.04萬人;2016年全國小學招生人數再次增加23.42萬人,招生人數達到1752.47萬人。
全國小學在校生人數反彈跡象更早、更加明顯,連續下降16年后,2014年開始止跌回升。當年小學在校生9451.07萬人,同比增加90.52萬人;2015年小學在校生9692.18萬人,同比增加241.12萬人;2016年再次增加220.83萬人,達到9913.01萬人。
與此同時,小學階段教師數量也連續3年增加。2014年至2016年分別增加了4.93萬人、5.12萬人、10.40萬人,2016年小學階段教師數量達到了578.91萬人,創近15年來的新高。
相較于教師數量的增減,小學階段生師比并未出現明顯性變化呈現止跌趨穩的態勢,目前生師比基本處于17:1,已經優于教育部公布的19:1。但因為存在結構性矛盾,在一些地方教師與編制緊缺的現象還比較普遍。
2016年全國初中招生1487.17萬人,同比增加76.14萬人,這是全國初中招生人數連續15年下降后首次回升。全國初中招生人數在2000年達到最高峰2295.57萬人后,快速下降,2004年、2005年,招生人數下降規模連續兩年超過百萬。近年來,下降規模趨緩,2015年下降規模減至36.80萬人。
初中在校生人數也基本保持這一趨勢。2003年初中在校生人數達到6690.83萬人后逐年下降,下降規模基本都在200萬—300萬。近年來呈現明顯的止跌趨穩態勢,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下降規模小于百萬,2016年更是小幅增長17.42萬。
與招生人數、在校生總量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初中階段教師數量從2003年起一直保持了平穩態勢。2003年為346.7萬人,2016年為348.78萬人,13年間僅增長兩萬人。
受在校生總量下降、教師數量趨穩的影響,從2003年起,初中階段生師比持續下降,從2003年的20.5:1下降到2016年的12.4:1,總體上已經優于教育部公布的13.5:1的標準。但同樣因為結構性問題,部分地區仍存在教師編制欠缺、師資不足的問題。
未來幾年高考報名人數穩中略降
受高校擴招、中職分流等因素的影響,普通高中招生人數并未因初中招生人數的持續下降而大幅減少。普通高中招生人數在2005年達到歷史最高峰877.7萬人后基本趨于平穩,2016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802.92萬人。
與招生人數一樣,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在2005年達到歷史新高的2409.09萬人后也基本趨于平穩,在校生總量保持在2400萬人左右,2016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為2366.65萬人。
伴隨著招生人數、在校生總量的趨穩,高中教師數量在經歷數年的大幅增長后,從2007年起增幅也開始趨穩,年增幅在2%左右。2016年全國普通高中教師173.35萬人,比上年增加3.81萬人。受在校生總量趨穩、教師數量增加的影響,從2005年開始普通高中生師比持續下降,到2016年下降至13.65:1,與教育部公布的12.5:1的標準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
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峰1050萬人之后急劇下降,直至2014年起開始止跌趨穩。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共940萬,與上年持平。根據近年中小學生的存量基礎來看,未來高考報名人數將繼續保持穩中略降的發展態勢。
中職招生人數與普通高中招生人數的差距持續加大
中職招生人數在2010年達到歷史高峰的870.42萬人之后開始急劇下降,2016年下降至593.34萬人,較2010年減少277.08萬人,降幅高達31.83%。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中職招生人數的下降幅度在減小,但與普通高中招生人數的差距持續加大,2016年這一差值已擴大至209.92萬。
差值擴大的根本原因是中職招生人數占高中階段招生人數比例在持續下降,這一比例已經由2009年的51.1%下降至2016年的42.49%。
從2005年至2016年普通高中與中職入學率看,普通高中入學率呈穩步上升的趨勢,2014年至2016年入學率基本維持在56%左右。中職入學率在2010年達到峰值后開始持續下降,2015年至2016年基本維持在42%。
與此同時,中職在校生總量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總量的差距也在擴大,已從2010年的最小值188.84萬擴大至2016年的767.64萬。
受招生人數下降的影響,從2009年開始,中職學校數量也在持續下降,由2008年的1.48萬所減少至2016年的1.09萬所,9年間降幅高達26.35%。
3.民辦教育快速發展,為教育資源增加有效供給
近十余年,我國民辦教育快速發展,彌補了公辦教育資源的不足,增加了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民辦幼兒園數量占全國學前教育的比例為64%,民辦小學、初中、高中學校在校生持續10年增長,小學、初中學校數量也從2013年開始緩慢回升。
我國民辦學校主要集中在學前教育階段
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10萬所,在校生4825.47萬人,近十年學校數量和在校生人數逐年增長。對比2006年,2016年民辦學校數量增長83%,在校生人數增長109%。
截至2016年底,我國民辦學校主要集中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園數量占民辦學校總量的90%以上。
近10年民辦幼兒園發展勢頭強勁,2016年民辦幼兒園數量達到15.42萬所,較2006年增長了105%,在園兒童數量達到2437.66萬人,較2006年增長了214%。民辦幼兒園數量占全國學前教育的比例為64%,為緩解入園難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辦義務教育增長趨勢平穩,民辦高中規模保持穩定
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11萬所,比上年增加325所;在校生數量1289.15萬人,比上年增加72.40萬人。其中民辦小學數量占全國小學數量的7.4%—7.5%,民辦初中占初中階段學校數量的11.7%。
民辦小學數量從2006年至2012年持續下降,由0.61萬所下降至0.52萬所;2013年開始回升,2016年民辦小學數量回升到0.6萬所,實現連續4年增長。民辦小學在校生數量近10年平穩增長,由412.09萬人增長至756.33萬人,增幅達84%。
民辦初中學校數量從2006年至2012年緩慢下降,從2013年開始回升,2016年民辦初中學校數量增至0.51萬所;民辦初中在校生人數十年間緩慢增長,由2006年的394.06萬人增至2016年的532.82萬人,增長了138.76萬人,增幅達35%。
截至2016年底,民辦高中學校0.28萬所,在校生279.08萬人,整體發展趨勢平穩,在高中序列人口下降的情況下,基本保持了規模穩定。
民辦中職學校發展情況與公辦中職學校一致,民辦中職學校數量從2010年開始持續7年下降,由2009年的0.32萬所減少至2016年的0.21萬所,8年間降幅達34%。在校生從2009年的318.1萬人下降至2016年的184.14萬人,降幅達42%。
低齡留學熱致民辦國際學校快速發展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到54.45萬人,同比增加2.08萬人,創歷史新高。
2016—2017學年,在赴美留學的35萬多名中國學生中,讀本科的占40.7%,讀研究生的占36.6%,讀本科的中國學生人數已連續3年多于讀研的學生。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在美留學生就讀層次從研究生向本科生轉移,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在本科階段出國留學。
計劃本科出國留學的學生大多會選擇在國內公辦高中國際班或者民辦國際學校完成高中階段學習。近些年,教育主管部門對公辦高中國際部辦學政策收緊,但熱度仍然不減。如北京地區部分公辦高中國際班錄取分數線連續幾年居高不下,甚至超過普通班分數線。
公辦高中國際部招生政策收緊、計劃緊缺,讓很多家長將目光轉向民辦國際學校,導致民辦國際學校招生數量及學校數量快速增長。
通過梳理上海11所民辦國際學校2017年招生計劃得知,其中4所學校招生計劃小幅減少,3所學校招生計劃保持不變,4所學校招生計劃增加。在4所招生計劃增加的學校中,上海市民辦和平中學、上海楓葉國際學校較2014年分別增長了300%、150%。
通過對比近兩年國際學校數量發現,2016年公辦高中國際部數量較2015年略有下降,民辦國際學校數量較2015年增長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