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的時候,急診兒科診室里就傳來吵鬧聲,一個孩子的家長特別不能理解,孩子只是有點發熱,就是感冒了,醫生卻要求抽血檢查后才能開藥!
【資料圖】
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體質虛弱,抽血檢查是加重孩子虛弱的狀態,所以不能理解醫生的做法,情急之下,開始在診室里和醫生大吵起來。
醫生覺得很委屈,不能孩子發熱,就說一定是感冒引起的,各式各樣的疾病都可能導致孩子發熱,就拿感染性發熱來說,病毒會引起,細菌會引起,支原體衣原體會引起,真菌也會引起。
這些微生物都是無形的,醫生肉眼看不到,只能借助檢查。
孩子發熱了,只要到醫院去看,血常規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檢查,醫生通過血常規來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也能進一步排除血液系統疾病,畢竟白血病也是兒童常見的疾病,也會引起發熱。
別說兒童了,很多成人到醫院,醫生也會安排形形色色的抽血檢查,有的患者抽一管血就夠了,有的患者一管兩管不夠,可能要抽五六管。
對于很多患者來說,他們認為血液非常寶貴,哪怕是抽一小管,也會花很多的時間才能補上來。
還有很多患者對醫生存在質疑,覺得現在的醫生都是怎么了,不做檢查難道就不能看病嗎?就是普普通通的疾病,為什么一進醫院就要抽血呢?
還有些患者則質疑,醫生是不是拿自己的血去循環利用了?
作為醫生,今天就和大家說說,為什么一進醫院就要先抽血?抽出來的血,最終去了哪兒?
血液系統是人體一個非常龐大和復雜的系統,在血液循環的作用下,身體的各個器官才能各司其職。
血液檢查的項目形形色色,血液檢查不僅可以發現血液系統的問題,還能發現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風濕免疫系統的疾病。
所以不要忽視血液的檢查。
醫生不是透視眼,有經驗的醫生通過自己的臨床經驗判斷患者可能是哪種情況,但是要進一步驗證,則需要一些檢查。
第一,血液系統疾病
血液有四種成分組成: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任何一種成分出現異常,我們在做血液檢查的時候都可以發現。
比如紅細胞過高,也警惕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過低,要警惕貧血,白細胞過高,可見于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白細胞過低,則要警惕骨髓抑制、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等,血小板過高,要警惕腫瘤,血小板過低,則要警惕脾功能亢進,白血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癥。
第二,代謝內分泌疾病
很多內分泌激素都要釋放到血液里,所以通過抽血,我們可以查這些激素,并判斷是高是低。
我們可以通過抽血查甲狀腺激素,判斷有無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
女性妊娠后,身體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通過檢查,還可以判斷是否懷孕,以及懷孕的階段。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性激素的分泌減少,此時通過檢查,也可以及時發現蛛絲馬跡。
很多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痛風、高血脂,也可以通過抽血檢查出來,包括抽血檢查血糖、尿酸和血脂。
第三,消化系統
很多與消化有關的指標,通過抽血也可以檢查。
比如抽血可以檢查肝功能,從而判斷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正常。
通過抽血可以查胃功能,從而判斷胃功能是否已經出現異常。
第四,泌尿系統
很多人的腎臟出現了異常,這個時候通過檢查腎功能可以發現蛛絲馬跡,并判斷腎功能的損傷程度。
第五,風濕免疫系統
我們可以通過檢查血液里的一些特殊抗體,從而判斷是不是罹患了風濕免疫性疾病,像代表炎癥的C反應蛋白、血沉,這些要抽血,像類風濕因子,免疫相關檢查,也要抽血檢查,像抗核抗體等一些特殊的抗體,更是要抽血。
我們到醫院抽血后,如果有多余的血液會先保存7-15天,以便患者對檢查結果有質疑,可以隨時進行復檢,如果患者沒有質疑,也不需要復檢,超過時間后就會按醫療垃圾的標準程序進行處理。
很多患者擔心醫院會把自己的血賣掉,這完全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