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脫貧,就應當從教育入手,要通過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姜耀東說。他指出,在鄉村教育方面,無論是師資隊伍建設,還是學生的教育,國家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也很有成效,但是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農村教師的待遇問題,目前主要由當地政府解決,但貧困地區本身財力有限,不可能給教師提供很好的待遇。因此,姜耀東建議,應當鼓勵一些慈善家、企業家等社會力量介入,這樣就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但引入這些力量后,政府也要跟上。
其次,姜耀東認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造就了“地球村”。應當充分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把更多的優質資源引入鄉村,從而提升鄉村的教育質量。比如,可以推廣翻轉課堂,讓農村學生了解城市學生是如何學習的。更重要的是,農村教師也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學習城市教師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除此之外,他認為鄉村教育發展還有許多其他的發展途徑,比如政府應該鼓勵擁有較多優質資源的學校與貧困地區結成點對點的幫扶關系;培育愿意為鄉村教育貢獻力量的第三方機構等。
“聰明的人,善于借別人的雙手實現自己的想法,政府就應該充當這樣的角色。”姜耀東指出,提升鄉村教育發展水平,政府不一定要親力親為,但一定要充當公平的政策制定者與推動者。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政策空間鼓勵并調動起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地區教育的發展,從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最終實現鄉村地區學生與城市學生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