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講師位列澳洲移民中長期職業清單,競爭人數少,獲邀分數低,需求的州也很多,聽起來絕對是一個寶藏職業!然而市面上職評被拒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在我已經幫好幾個客戶拿到職評后,來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經驗!
先看一下大學講師職評的基本要求,因為高端的陷阱和坑往往會隱藏在最基礎的字里行間:
根據官方定義,大學講師在大學里教授并輔導一門或多門課程,并在特定領域內進行一定的研究。大學講師類職業要求申請人持有本科或以上學位,且所學專業必須與該職業高度相關。此外,申請人在過去5年內必須有至少1年的相關工作經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簡單來說,只要占以下一點或多點條件的申請人,就不符合大學講師的職評要求:
-最高學歷達不到本科或以上;
-專業不高度相關;
-不接受高度相關學歷畢業前的工作經歷。
這些就是我們常說的職評硬性要求,或者可以稱之為客觀要求,只要不滿足就沒有做出職評的可能。
對于大學講師這個職業來說,以上3點就是硬性要求,不滿足的話職評基本到此為止了。但是真正被拒的申請人都是因為后續的彈性要求(教學及研究內容),這部分內容擁有相當大的準備空間及轉圜余地!所以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歷進行針對性地準備。
關于教學
大學講師是大學聘用的學術人員,需要在相關的學術領域內進行教學和研究。然而,成功拿到職評的大學講師可以只研究,不教學。
大學講師一般包含教學和非教學職位。教學角色包括講師,副講師,高級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等,需要同時參與教學和研究。如果職位是“大學講師”但沒有從事學術研究的話,是不符合職評要求的。教學這里還有一個坑,授課對象必須是本科及以上的學生,專科等課程是不符合要求的。
非教學角色一般指的是如助理研究員和研究員的職位,本職工作通常不要求授課,只要在相關領域進行獨立的學術研究,就可以滿足評估要求。
關于研究
研究是大學講師的核心職責,這一點可能會和國內的學術環境不太一樣。如何證明研究成果?那就需要提供已發表的學術文章來證明申請人所從事的學術研究。
對于教學和非教學職位來說,需要在過去五年內發表過至少一篇研究論文才能滿足職評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博士或碩士論文是不符合此要求的,且發表必須與教學領域和學術背景高度相關。而且正在撰寫中,已提交或正在接受同行評審的研究論文都是不滿足要求的。
學術期刊,書籍和會議出版物是認可度較高的發表形式。一般來說,職評機構在評估學術發表的時候主要會參考以下這些因素:
-嚴謹的科學/學術調查
-客觀經驗類的論文 (非主管判斷型的文章)
-包含學術參考書目(不是一般來源,例如雜志)
-面向特定的受眾
-由國際公認的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社或專業出版社出版同行評審期刊中的組織(學術期刊通常每月或每季度出版一次)
-由該領域的學者進行嚴格的同行評審
-可驗證和可追溯
例如,發表在學術期刊上并被 Web of Science (WoS)、Scopus 和 ARC ERA 期刊列表收錄的研究論文都是具有很高的信服力,如果不能發表在這些國際知名學術數據庫或期刊的話,那么也要盡量能證明文章發表經過了嚴謹的評審過程。
總結一下,只要教學和研究這兩方面基本滿足要求的話,大學講師這個職評成功的幾率就是很大的。最后,以下6點關于大學講師職評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1. 硬性要求一定要滿足:最低學歷要求必須本科及以上,所學專業要與教學和研究領域高度相關。
2. 適合大學講師的合適就業環境包括大學以及相關聯的學院,不是非大學不可。
3. 高度相關的任務包括教學和研究:如果學校能夠證明申請人在同時進行教學和研究的話,會對職評申請有非常大的幫助。
4. 證明學術研究要盡量詳細:申請人需要列出在遞交職評前五年內的研究及出版物清單并盡可能提供詳細信息,以協助評估機構準確地追蹤和驗證學術研究。
5. 必須是帶薪的工作:例如讀博期間,如果依然從事教學工作,只要正常支付薪水,就就有機會被認可。
6. 一份好的簡歷對職評也很重要:一份詳細的個人簡歷包含職責和成就的全面概述,大學講師可以提供所有出版文章、獎項、項目資助、會議或其他成就的清單,這些都是對職評有積極作用的。
當然在當前國內的就業和教學環境中,除了傳統的大學教職員外,還有一些如臨時教職員,外聘教職員等非傳統的大學從業人員,也兼顧一定的教學或者研究任務,其實也有機會成功做出大學講師的職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