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遇上數字化,會迎來怎樣的變革呢?如何用“數字大腦”推進教育提質增效呢?數字化如何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為校園注入新能量呢?
帶著這些問題,走進由華中師范大學、中國銀行打造的“數字華師”項目吧!
【資料圖】
項目通過“銀校合作”,由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與校方攜手組建“數字華師”項目組,以數據治理為核心,以業務和技術“雙項目經理”協同管理機制,“點線面體”四位一體協同推進“數字華師”建設。
面向業務場景推進教學、科研等核心業務線數字化轉型,搭建融合業務流程的數據中臺。
打造校院領導等各級管理者數字駕駛艙,建成“數字華師”智慧運行中心和數字孿生校園,促進數據成為支持管理精準化、決策科學化的重要依據,學校治理從“信息化”向“數字化”轉變。
01
建立智慧校園三層架構
賦能教育治理提質增效
為提高教育管理效能、加快管理流程優化、實現學校管理體系提升,中國銀行深入探索數字校園建設。
智慧校園項目的構建理念,采用信息化基礎設施——校務智能化——高校數字大腦三層架構。
(1)信息化基礎設施
高等學校數字校園信息化基礎設施是承載數字校園的基礎。
包括校園網絡、數據中心、校園卡等方面。同時,還積極探索信息化教學環境、信息化育人環境、虛擬空間環境等建設。
(2)校務智能化
結合學校的業務需求,打造智能化應用服務,為師生在教、學、校園生活等方面提供智能化服務。
(3)高校數字大腦
高校數字大腦建設是新形勢下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改革創新和提高管理質量的有效方式。
創新體制機制,實現系統數據共建共享;
建立數據標準,實現學校數據規范、應用協同和流程貫通;
發揮數據價值,實現對學校教學、生活、學生等全方面的管理。
在數字校園建設思路指引下,實現數據與高校業務的深度融合,推動業務流程轉變、工作機制創新、教學方法改良。
02
建立“數據中臺”
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
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校園數據紛繁復雜。
應用系統、移動設備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數據,各類數據因系統錯誤、網絡中斷、業務邏輯出錯等各類因素產生各種問題。
為解決數據問題,“數字華師”項目組建立數據標準、搭建數據中臺和數據分析平臺。
在高校數字大腦中實現數據匯集、管理、共享、展示、分析的全流程管理。
(1)元數據分析,理清數據脈絡
元數據是數據治理的重要基石。
通過元數據分析讓數據開發和業務人員快速地了解數據的上下游關系及本身的含義,精準定位需要查找的數據,減少數據研究的時間成本,提高數據處理效率,為下一步的數據加工處理提供堅實的基礎。
(2)建立數據標準,消除數據差異
建立規范的數據標準,消除數據的不一致性,從根本上改善和解決系統的數據質量問題,實現數據有效共享,并為后續質量檢查提供依據。
幫助管理人員了解和及時糾正信息標準執行的差異,確保信息標準的可執行性。
(3)提升數據質量,助力數據可靠應用
通過質量檢測機制,生成數據質量報告,分析質量檢測結果督促數據生產方提高數據質量。
同時幫助業務部門識別數據問題從而定位數據缺陷原因,提升和完善業務系統建設。
(4)建設數據資產,提升數據價值
對數據進行系統化梳理,映射數據標準,推動數據資源到數據資產的轉換,從而定義、發現、提高數據資產的價值。
(5)強化數據開放能力,實現數據共享互通
通過以數據API接口、文件下載、在線查詢等方式實現數據跨系統共享,完成數據低成本傳輸,為數據的獲取和運用提供多樣的共享服務支持。
03
建成智慧運行中心
實現數據驅動“助管”
“數字華師”項目實施以來,項目組深入15個核心業務部門開展數據治理調研,梳理指標1200多個,可視化展示指標300多個,研發展示大屏17個,將數據匯集、分析的數字大腦與校園實際業務相融合。
已實現業務數據“一目了然”、校園場景“一貫到底”、輔助決策“一鍵生成”、突發事件“一線響應”。
在推進數據驅動的學校治理模式變革方面,積累了實踐經驗。
項目著力于在學生工作上讓數據“開口說話”,多講“有價值的話”,不斷推動學生工作從傳統的“經驗決策”邁向“數據決策”。
在“智慧學工”中,數字化轉型對學生工作的作用總體可以體現為“三個精準、三個轉變”。
三個精準——
精準底數:包含學生底數及輔導員隊伍建設,以快速、直觀了解學生工作兩個主體的整體概況。
精準識變:借助高校數字大腦,從“家底”中找到網絡依賴、消費異常、學業等多類重點關注群體名單,并針對每個學生生成一個學期時序畫像,動態反映學生成長過程。
精準應變:輔導員根據“識變”,“基于問題導向”給予學生個性化、精準化輔導與服務。
三個轉變——
工作思維的轉變:由以往主觀性較強的“經驗決策”轉向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并且極大提高了輔導員的工作效率。
工作模式的轉變:由以往“事后追究”轉向“事前預測、事中監測、事后反饋”全流程閉環,實現關口前移“治未病”。
評價機制的轉變:由傳統單一的結果評價轉向數據支撐的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提升評價公平性與科學性。
“智慧學工”整合了20多個業務系統,300余項數據項,2千萬條數據量,通過分場景建模分析。
不僅能為“學生成長畫像”,在高校數字大腦中從自律、社交、學業、合理上網等6個指數維度勾勒出他們學業發展情況,為個性化幫扶提供依據。
還能為“輔導員畫像”,精準記錄其幫扶學生的全過程及效果,讓輔導員考核評價更科學、更客觀。
實際業務同高校數字大腦的數據分析相結合,為實施有溫度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撐作用。
“數字華師”項目,是教育系統與銀行合作的全新嘗試,三方充分發揮“金融+科技+教育”優勢,協同探索銀校合作模式,進行互聯網+教育領域協同促進,推動高校信息化改革和創新,打造數字校園標桿。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高校信息化建設將繼續向前邁進。
中國銀行將會一如既往深耕教育領域,以“數字華師”等項目所形成的建設能力及積累的服務經驗,為更多高校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