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23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建設數字鄉村不僅是打造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也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安排。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浪潮中,數字鄉村的建設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數字鄉村搭建文化新載體助力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農耕史孕育了內涵豐富、魅力獨特的鄉村文化。近些年,隨著城鎮化和現代化的快速推進,部分傳統古村落、民俗、技藝等文化遺產逐漸消弭在大眾視野。如今數字技術的創新運用為振興鄉村文化提供了新途徑、新模式。許多地方利用新媒體的形式把面臨失傳的地方特色技藝、地方方言、受保護的古建筑等文化標志物重現在數字平臺,展現鄉村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既為文化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又為游子提供鄉愁記憶,讓鄉村文化重新煥發新光彩、展現新容顏。
數字鄉村構建農村新業態助力農民增收。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當前,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在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智慧旅游和農村創新創業等方面蓬勃發展,成為農業農村和農民增收的新引擎。在農產品銷售方面,農村電商為富民增收注入新動力。通過直播帶貨以及在掛在網上直接進行交易給優質農產品展示的舞臺,創造收益甚至創造穩定固定的銷路,讓數據成為新農資、讓手機成為新農具、讓直播成為新農活。因此,未來更要培育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讓數字鄉村賦能農民增收。
數字鄉村構建人才新力量助力鄉村發展。發展數字鄉村,數據資源和數字技術雖然是關鍵因素,但核心仍是以人為本。當前,數字鄉村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是缺乏人才,因此,應進一步強化數字鄉村人才建設。石子口村返鄉大學生帶領團隊回鄉創業,帶回來的不僅是物質資源,更是靈活思想,借助互聯網讓籍籍無名的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村”,為村民打開了致富的新大門;洛帶古鎮鄉賢關注鄉村傳統文化,在鄉村文化受到重創之時,毅然尋“根”,利用社交平臺將老祖宗的寶貝發揚光大。不論是本地鄉賢還是返鄉能人,都是鄉村大舞臺上急需的寶貴人才力量。做好“新農人”的挖掘與培養工作,定能為數字鄉村的發展注入源源的新動能。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順應新趨勢,把握新機遇,緊抓數字化發展時代契機,將數字紅利轉化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書寫“三農”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