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新氣象,孩子的課程表也有了新變化——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好的勞動課應該是怎么樣的?怎么通過勞動課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如何開發與實施勞動項目?近日,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邀請教研專家、一線骨干勞動教師,以“優化勞動項目教學 發展學生勞動素養”為主題,舉辦南方教研大講堂,就師生家長關切的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據介紹,本次大講堂包括教學案例展示、教研沙龍和專家視點三個環節。在教學案例展示環節,深圳市龍華區第三實驗學校教師謝穎展示了《“油菜種植”勞動項目》教學案例,中山市東區竹苑小學教師湯妮展示了《巧編四角籃》勞動課堂教學案例。
在《“油菜種植”勞動項目》教學案例中,謝穎根據勞動課程標準要求,結合龍華區第三實驗學校特色,引導學生參與油菜籽選種與播種、移栽油菜苗、油菜田間管理、油菜花授粉、油菜籽收集與榨油等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油菜種植勞動實踐中培養勞動素養。《巧編四角籃》勞動課堂教學案例則通過創設情境,引出驅動性問題“如何編有創意的四角籃”,引導學生開展學編四角籃、小組合作編四角籃、四角籃創意裝飾、評價總結等課堂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創意編四角籃的勞動實踐中培養勞動素養。
教研沙龍環節,與會專家結合兩個案例的點評,圍繞勞動項目開發應堅持哪些基本原則、一般模式和方法與教學目標設計等內容展開研討。廣州市教育研究院課程教材發展研究所所長鄒立波提出,可以科學利用學校綠化帶、樓頂空地等場地,打造校園小農田勞動實踐基地,開發基于校園的農耕勞動項目。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勞動教育教研員韓青認為,勞動項目的開發要結合校情學情,因地制宜,注重勞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的融合,形成豐富多元的項目課程。
據悉,本次活動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步進行,廣東省多個地市不僅組織教師觀摩線上直播,還自發根據活動內容組織教研研討活動,進一步深化對勞動教育和勞動課程的認識,推進實踐落實。( 記者 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