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一字師”的典故,源于宋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亦見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補》及宋人魏慶之的《詩人玉屑》。
2、他們記載的都是同一個故事:唐代詩人鄭谷的詩文寫得非常好,尤其《鷓鴣詩》寫得更是超群出眾。
3、因此,人們稱他為“鄭鷓鴣”。
4、他的朋友齊已是個和尚,也很喜歡寫詩著文。
5、有一次,齊已帶了自己寫好的一首《早梅》詩前去請教鄭谷,當鄭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妥,經過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改來改去還覺不形象,最后認為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能體現出梅花的早開來。
6、齊已聽了以后非常佩服鄭谷的匠心獨運,深深地向鄭谷表示謝意。
7、當時寫詩作文的人,都佩服鄭谷把齊已的詩只改換了一個字,就使整首詩顯得確切生動,于是“人以鄭谷為一字師”。
8、后來,人們就用“一字師”指代那些為人改正一個字而使全篇文章生輝者,后也泛指詩文的改正者。
相信通過一字師的來源典故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