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國際新工科教育研討會在天津大學召開,來自歐、美、亞、澳四大洲的60所知名工科大學和一批領先型企業的150余名代表參會,深入探討了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共同研究面向新工業革命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新理念、新模式。會上,與會代表共同簽署《關于成立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的倡議》,將集聚全球智慧,共同迎接新工業革命的機遇與挑戰。
2017年可以說是“新工科元年”,從“復旦共識”到“天大行動”至“北京指南”的新工科三部曲開啟了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征程。目前,新工科已成為全國高教戰線的廣泛共識與積極行動。本次會議正值“天大行動”發布一周年之際,與會人員認為,新工科已從理念走向行動、從國內走向世界,標志著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正在由“跟跑”、“并跑”走向“領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會上,天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登華認為,新工科是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圍繞新工科建設路線、研究實踐、校企合作、新工科專業布局等方面,鐘登華系統介紹了天津大學在新工科教育領域進行的探索和實踐。他表示,天津大學作為新工科的重要發源地和積極倡導者,將繼續致力于引領中國新工科建設,貢獻“天大”智慧。
“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工程教育體系,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工程教育改革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處處長吳愛華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推動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深度變革,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對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工科建設勢在必行。他認為,建設發展新工科,要以新工科理念為先導凝聚更多共識,以需求為牽引開展多樣化探索,以項目群為平臺加強交流合作,以統籌內外資源為途徑加大項目支持。要把握好新工科建設的內涵,統籌考慮“新的工科專業、工科的新要求”,面向未來布局新興工科專業,建立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工程教育培養模式,不斷提高工程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和跨界整合能力,打造世界工程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此次國際新工科教育研討會為進行世界范圍內面向未來的工程人才培養提供了平臺。為進一步推動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深入交流與合作,培養世界一流卓越工程人才,共同應對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挑戰,鐘登華提議由世界范圍內高校和企業組成“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開展多元、多邊合作,共同探索世界工程教育新范式。
會議期間,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此為全球首個新工科教育教學研究、培訓、交流基地。報告會由天津大學副校長王樹新主持,圓桌論壇環節由吳愛華、鐘登華及汕頭大學執行校長顧佩華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