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九屆“ASU+GSV”全球教育科技峰會在美國圣地亞哥舉行。好未來等中國教育企業與Coursera、GSV等國際權威企業及資本同臺,共同針對中國教育市場生態、中外教育合作、中國教育市場的本土創新模式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全球政界、教育界精英領袖共同探討全球教育的前沿趨勢
教育界大咖齊聚一堂“中國隊”成 “新生力量”
美國前教育部長阿恩·鄧肯深入分析了全球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移動化發展趨勢,表示要運用好這些教育界的“新生力量”。
Coursera高級顧問、前首席執行官,耶魯大學前校長Rick Levin指出,“中國教育企業與美國正展開多方面合作,美國也希望通過建立合資公司等方式,進入中國教育市場尋求更多機會。”GSV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ichael Moe也表示,中國充滿了機遇,未來的機會在中國。
中國教育在投資布局、管理體系、標準制定以及師資培養方面的戰略布局,正逐步推進教育“全面的國際化”。在為期三天的峰會上,超過40個國家的350余名全球政界、教育界精英領袖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全球教育的前沿趨勢。
人工智能更成熟 中國教育走上“快車道”
作為全球高規格的教育科技峰會,本次大會匯聚微軟、谷歌、蘋果等全球前沿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AR/VR、機器學習、STEAM等領域進行思想碰撞,而“AI+教育”因其在教育領域的深入應用,成為本次峰會備受關注的議題。
人工智能正逐步引領中國教育邁向產業快車道。正如好未來CTO黃琰所言,好未來希望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腦科學等前沿科技,讓孩子科學學習,通過技術、產品開放向全行業賦能。同時,在線直播及雙師課堂,也將幫助更多偏遠地區提升教育質量,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在峰會首次設立的中國教育展區上,好未來、英語流利說、一起科技等中國教育企業一齊亮相。其中,好未來自主研發的“魔鏡系統”(表情識別技術)成為最受歡迎的教育科技產品之一。魔鏡系統基于人工智能,借助攝像頭捕捉學生上課時的課堂狀態和情緒數據,生成專屬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報告。
“中國在AI教學應用上已涵蓋圖像、語音、語義識別等領域。”學而思網校總經理陳寧昱介紹,“通過語音測評技術可以評價學生發音是否準確,通過語義識別技術可以判斷學生答題是否準確,通過表情識別技術可以考察學生課堂專注度,從而大大提升教學效率。”好未來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楊松帆也重點談到“教室數字化、內容個性化”的教育科技理念,他表示,將繼續致力于用AI技術驅動教育變革。
與會中外嘉賓參觀體驗中國教育科技產品
推動中外交流合作 打造教育國際化新引擎
2017年中國教育市場整體保持高速增長,為中外教育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三天的峰會中,許多海外教育從業者在了解中國教育發展趨勢后,開始著手中國教育入市的戰略布局。“中國教育市場體量巨大,近年來從技術到內容都快速發展。”好未來海外首席顧問陳丁鴻表示,人們熟悉的“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正漸漸變成“Created in China,Made for World”(中國創造、造福世界)。中國教育企業希望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教育發展,也希望在內容和技術方面同海外企業和機構加強交流。
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建立權威國際合作,也成為中國教育企業拓寬全球市場的重要手段。以好未來為例,其先后本土化落地美國分級閱讀體系Reading A-Z、美國國家地理學習等優質內容,并與ETS、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等達成戰略合作,發力夯實其國際化教育內核。
ASU+GSV峰會上的“中國力量”在教育科技及國際化上的有力展現,或已成為中國教育國際實力的佐證,中國教育將成為激活全球教育的源動力,成為全球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