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簡要地自我介紹,為什么選擇這個行業?與領導意見不一致,你會怎么做?”……一連串問題出自電腦屏幕里的“AI(人工智能)面試官”之口,而求職者的回答則會被錄制成視頻上傳,由人工智能進行分析、評估,進而判斷其是否進入下一輪面試。今年以來,不少求職的畢業生體驗了AI面試。
目前,AI面試逐漸被銀行、地產、通信等行業的公司引入招聘的首輪面試環節。AI面試有何特點?畢業生該如何應對?企業如何進一步優化AI面試?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企業為何紛紛“試水”AI面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每到校招季,成千上萬份簡歷撲面而來。”目前從事通信行業人力資源工作的林紅艷向記者表示,求職者會同時收到多家企業的面試邀約,為避免與優秀畢業生“失之交臂”,企業只能在眾多的面試環節中疲于應付。
減少工作量、提高招聘效率,是一些企業在校招季“試水”AI面試的主要原因。在福建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數學學院副教授李善強看來,企業采用AI面試能夠在短時間內對所有候選人的面試情況進行審核,從中篩選出比較合適的人才并完成初步打分。由于AI面試的流程周期短、效率高,企業能夠更快地選擇最合適的人才。同時,AI面試能避免面試官在初次面試時的一些基于口音、外貌和性別等主觀因素帶來的偏見,保證更多符合崗位要求的求職者獲得機會。
“AI面試考核采用算法來決斷,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評價是否合理取決于算法本身設計的合理性。”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系主任鐘柏昌教授認為,“AI面試官”本質就是一個“問答機器人”,基于視頻分析、語音分析、語義理解、人臉特征識別等人工智能算法對面試者的答題表現進行綜合評分。
畢業生如何有效準備AI面試
武漢理工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尹江雨最近參加了中國一汽的AI面試,并順利進入到該公司的下一輪面試。尹江雨說,由于不是真人提問,感覺AI面試的壓力更小。他認為,應對AI面試,需要對一些常規問題做相應準備,并打磨面試技巧,在面試過程中,要善于隨機應變。
確保網絡穩定、尋找安靜的面試環境、穿著打扮要正式……記者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看到不少關于AI面試的經驗分享,明確提到要將AI面試當作真人面試一樣嚴肅認真對待,以順利進入到下一輪面試,態度散漫則容易被淘汰。
鐘柏昌認為,要順利通過AI面試,就需要逆向分析AI機器人擅長的評價點,即語速、發音、面部表情、專注度等,但最重要的是面試者對自己能力定位和崗位需求的準確評估,減少求職面試的盲目性。
如何避免讓“AI面試官”產生“誤判”?李善強建議,面試者應避免玩頭發、摸臉等多余的小動作;保持適中的語音語調、控制語速,減少不重要的信息;不要急于回答,思考片刻,注重表達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如何優化調整更好地發揮AI作用
常規的問題、機械的表達、毫無互動的交流……一位正找工作的畢業生向記者表示,第一次參加AI面試感覺“很受傷”,被機器居高臨下地“審問”,感覺該企業不重視求職者。同時,他也對“AI面試官”的考察判斷力產生質疑,認為面試太“水”。
鐘柏昌發現,“AI面試官”在對面試者的評分上通常是千人一面的計算模式,很容易導致某些有天分和特長的面試者被拒之門外。此外,由于面試題和考核要求相對固定或程式化,也給一些擅于“應試”的畢業生提供了突圍的捷徑,導致并不適合該崗位的求職者入圍。
為更好地發揮AI面試的作用,同時也增加校招中AI面試的“溫度”,企業可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優化。比如,一些企業在AI面試中為面試者錄制了歡迎視頻,在視頻中也詳細介紹了該崗位的特點,避免讓求職者覺得“冷冰冰”。
“AI面試在考察求職者的‘軟性指標’,比如性格特點、成熟度、溝通能力、抗壓能力等職業素養時,效果并不理想。”林紅艷表示,在之后的面對面交流中,用人單位須對此著重考察。
鐘柏昌認為,盡管目前的AI面試缺少互動和情感交流,但隨著AI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深度學習算法和情感計算算法的持續迭代,“問答機器人”的智能水平在未來會有明顯提高,線性的“問—答”模式最終會向交互式的“提問—回答—追問”循環模式轉變。
如何優化AI面試的算法,遴選出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千里馬”?李善強表示,企業應及時開展人工審核,對于初篩比較看好而未入選的應聘者,可通過及時調閱AI面試環節資料重新評估。當通過AI面試進入公司的員工離職后,企業也要再回到AI面試系統中給予系統反饋,調整參數,以提高AI系統的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