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今世界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高度互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區域高等教育集群發展是積極回應互動的有益探索。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其高等教育集群如何創新發展以更好地支撐灣區建設,迫切需要更為深入的理論和政策研究。陳先哲教授近年來一直聚焦于此開展研究,其新作《從競爭到競合: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集群發展》(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可謂新時代區域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 從理論層面全面解析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理論邏輯,提出新時代區域高等教育集群發展的超越性邏輯。 過去學界關于地方政府發展高等教育的研究多采取競爭性理論視角,而國家推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后關于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研究則多采取合作性理論視角,側重于研究區域內部如何實現“組團”合作。但從現實實踐來看,區域高等教育集群發展中競爭和合作同時并存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單純強調競爭或合作的理論邏輯都很難解釋當前區域高等教育集群出現的新樣態。該書的一大突出理論貢獻就是以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集群為重點研究對象,重新審視新時代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理論邏輯。在全面分析了作為應然邏輯的“合作邏輯”與作為實然邏輯的“競爭邏輯”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超越性的“競合邏輯”——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競合發展是更加符合新時代區域高等教育集群發展的超越性邏輯。同時,作者在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相關政策變遷梳理與策略分析的基礎上,從“國家—區域—城市—大學—學科”五個維度分析了新時代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是如何從地方政府競爭邏輯走向區域競合發展邏輯的,并選取若干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從而使得研究觀點和結論更加科學合理。 從實踐層面致力于破解區域協調發展與高等教育競爭的沖突,探索區域高等教育集群發展的競合之路。 該書致力于突破區域高等教育競爭性發展的“圍城”之困,探索新時代區域高等教育集群發展之路。注重競爭和追趕的錦標賽制促使我國高等教育從整體到局部都在不斷提速發展,但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在“國家—區域—城市—大學—學科”的層層“委托—代理”中,錦標賽制為高等教育競爭性發展帶來了強激勵,但對內涵式發展重視不夠,也常常忽略了增值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亟須有先行區域走出一條新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灣區的主要目標是打造成世界一流灣區、世界級城市群以及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其高等教育集群將為這些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作者提出了競合發展的理論邏輯,但如何轉變成科學有效的實踐邏輯?作者通過政策文本、實證調查、國際比較等多維分析后給出了方案回應:應從定位布局、規模質量、科創能力等方面對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集群進行全局規劃,區分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競合關系類型并制定競合戰略——同質高等教育競合關系類型適合長期競爭、短期合作戰略,異質高等教育競合關系類型適合長期合作、短期競爭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憑借世界級別的創新環境和條件,遵循競合理論和實踐邏輯,應可探索出如何以競合促融合、以融合促創新的灣區高等教育模式,并帶動全國更多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模式革新。 (作者系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