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1979年,是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首批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近年來,學校以“知行合一”的實學思想為基礎,以善治為整體性目標,以全域性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構建“民主法治、多元共治、協同智治”現代治理體系。 民主法治:黨建統領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組織完善,法治職責落實到位。學校堅持黨對“雙高”建設、“三全育人”、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以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領導體制與治理體系,強化領導力、感召力、組織力、清廉力、向心力“五力”工程,高質量營造“山清水秀”的育人環境。 制度完備,法治體系構建完整。學校以章程為“基本法”,根據上級政策新要求、職業教育新形勢和學校發展新階段,每年動態開展制度“廢改立”工作,形成更加科學規范、有效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實現“依規治校,以規育人”。 程序完整,法治審查契入業務。學校出臺《重大決策事項穩定風險評估實施辦法》,對新昌校區建設、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重大決策進行決策前風險評估。對所有對外合同進行合法性審查,對規范性制度修訂和其他重要事項開展涉法審查。 多元共治:校內外多主體共同參與治理拓寬師生參與學校治理渠道。學校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教學委員會、教代會、學代會、工會的作用,每年面向教師開展合理化建議征集,面向學生召開座談會。發揮學生會、學生信息員、師生網評員作用,參與學校文化建設、教學質量評價、輿情監測與引導等方面的工作。 構建績效目標導向的校院二級管理結構。學校堅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激勵機制,建立以目標任務為導向的崗位績效分配制度,逐步實施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發揮二級學院(部)在學校治理中的主動性,激發每一名教職工的奮進與擔當精神。 引入校外多元主體參與辦學。學校著力加強“政校行企研和國際”合作,推進“城產教科創”融合,先后與政府部門共建紹興市公共實訓基地(國家實訓基地)、紹興市工業設計基地(浙江省工業設計中心)、退役軍人學院(首批浙江省退役軍人創業基地)、知識產權學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長三角學院、老年大學等“兩基地五學院”;與龍頭企業合作設立多種模式的產業學院6個;牽頭成立全國智慧建造人才創新培養聯盟、全國黃酒產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聯盟等,獲評省級產教融合聯盟2個、省級產教融合項目7個。加強與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分中心4個,建有紹興市重點實驗室2個。與美國菲迪大學、騰訊云等共建騰訊云國際互聯網學院理事會,組建學校發展智庫和理事會,引入政府部門相關人員、專家學者、行業企業管理者與技術人員等校外智力資源,實現企業參與、社會監督。 協同智治:數字化改革牽引現代治理體系建設加強數字化改革頂層設計。學校系統打造“數字浙工院”,推動校園數字基建升級,不斷完善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系統。推進“123”工程,構建軟硬件基礎資源“一張網”,搭建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兩中臺”,打造智慧學習資源中心、服務中心、體驗中心“三中心”,打造泛在學習新環境,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服務師生能力,推進構建智治格局。 推進多跨場景建設。學校開展多跨場景重大應用建設,統籌疫情防控、師生出入管控,打造精準、高效、可控、可溯的校門綜合管理系統;構建“浙工釘”平臺,以“一屏兩端”升級迭代數字化改革整體架構;聚焦數據治理,打造浙工院“駕駛艙”,實現“一屏統攬”,以高質量數據提供決策支持;以“考核一件事”為抓手,響應教職工重大需求,重塑考核體系和考核流程。 全面賦能智慧教學。學校聯合杭鋼職教集團承擔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任務“長三角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云服務平臺”獲批全國試點項目,承擔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教育魔方”中的職教部分任務。新建一批感知型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虛擬工廠,提升智慧教學水平。主持建成國家職業教育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新增3門國家精品在線課程、7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立項,入選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課程9門。 以文化人:形成治理體系“軟環境”學校以工匠精神為底色,形成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浙工院特色文化氛圍,打造實學實干實績導向的治理體系“軟環境”。 深挖實學文化,激勵唯實惟先。圍繞“實學”特色文化主題,凝練“在人才培養上更加追求實際,在科學研究上更加追求實用,在社會服務上更加追求實效,在文化建設上更加追求實學”的“四實”辦學觀、“人格養成之做人實在,能力培養之做事實干,知識傳授之做學問實用”的“三實”人才培養觀、“珍愛教師,關愛學生,熱愛學術”的“三愛”價值觀,打造實學校園育人文化,培養“知行合一、德技雙修”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造立王陽明塑像,鐫刻“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以“知行樓”命名教學樓,開設陽明實學課程,成立陽明實學研究院,發表了一批陽明實學研究文章。學校獲評“紹興市弘揚陽明文化先進單位”。 打造文化平臺,浸潤工匠精神。持續運行“鑒湖問劍大講堂”“技術技能文化節”“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文化節”等文化平臺,營造學術、技術、技能精進氛圍;建成鏡湖校區“百煉成鋼”“前進動力”公共藝術雕塑群,升級“黃酒釀造技藝”“石橋營造技藝”非遺工藝展示館,打造省級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基地,傳承中華工匠精神。 治理體系建設收獲豐碩成果經過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的系統性制度變革和組織結構變革,學校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多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現代治理理念逐步形成,并固化為制度體系和案例成果。學校入選2022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建設典型院校,2個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2個案例入選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成果典型案例。 教師成就和學生能力取得“齊突破”。2支教師團隊獲評國家教師團隊,教師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1項,1門課程入選全國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學校再次入選世界技能大賽數控車項目集訓基地。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屢獲大獎,2021年、2022年共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在2022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中獲二等獎2項。 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形成“雙高地”。2021年以來,學校教師立項省部級課題10余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制定國家職教標準、國家技術標準等12項,建成國家“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范實踐基地”、浙江省“雙創”示范基地等多個重大平臺。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圍繞黃酒非遺人才培養開展創新實踐,1項教學成果參評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學校入選全國職業院校黃酒釀造非遺教育傳承示范基地、中國食品工業黃酒產業產教融合示范基地。與美國菲迪大學等共建騰訊云國際互聯網學院,開設2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獲批留學生招生資質,開放辦學影響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