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樓市大利空消息。
(相關資料圖)
7月5日,國家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披露了各階段教育的學校、在校生、招生人數等數據。
其中,去年全國小學、幼兒園均減少超過5000家,在園幼兒更是減少177萬人。小學階段招生1701.39萬人,比上年減少81.19萬人。
這些數據,都直觀地展示了,當前新生幼兒減少的事實。
自2007年至2021年,全國幼兒園數量一直在處于增長的態勢中,直到2022年,增勢出現扭轉,開始回頭下跌。僅2022年一年關停5000家的數量,不可謂不少。
制圖:橫貫線
幾十年來,中國吃到了人口的紅利,也催生了樓市經濟。
只是,當人口基數出現下滑趨勢,樓市也將進入利空時代。事實上,新生兒人口在2016年達到頂峰的1785萬后,便開始逐年下跌,而且下跌的幅度很大。直到去年,新生兒人口更是跌破千萬人口數值。
制圖:橫貫線
新生兒人口之所以下降明顯,一方面是結婚的人越來越少,二是結了婚也不愿意生小孩。
根據第一財經消息,2022年我國結婚人數為683.3萬對,比上一年減少了80.3萬對,與2013年最高峰相比,9年來,我國結婚人數下降了49.3%。
此外,這些年雖然一直在出臺刺激生娃的政策,比如放開二胎、全面放開等等,但似乎實際刺激效果很微弱。究其原因,還在于對如今的年輕人來講,就業壓力大,買房成本高,養娃成本高。
其一,就業壓力大。近幾年來,大學畢業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幾乎每年都能看到一些數據,比如“今年16-24歲青年人調查失業率創下新高”等等。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各地政府不斷地增加一些所謂的“公益崗位”,增加學生就業,收入大多為當地最低收入標準。
其二,買房壓力大。如果沒有父母輩的積累幫助買房,剛就業哪怕是就業幾年的青年人,買房的壓力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其三,養娃成本高。有一個數據,或許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根據育媧人口研究智庫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在中國,養育一個孩子到18歲所需要的成本是人均GDPD 6.9倍,這一數字是德國的兩倍,是澳大利亞和法國的3倍,讓中國成為養育成本第二高的國家,僅次于韓國。
報告還顯示,在中國把一個孩子從出生養到17歲,平均費用為48.5萬,而撫養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的費用約為62.7萬。
圖中的數據為平均數據,如果是在大城市,這個數據還會陡然上升。
所以,你說年輕人有多少生娃的動力呢?甚至于,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
未來,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已成定局,我們又將進入一個大變局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