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新生兒手術是“精細活兒”,圍手術期全過程的生命監測至關重要,稍有不慎,新生兒都可能面臨生命危險。記者近日從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了解到,該院一位出生僅13天的早產兒被發現患有先天性卵巢囊腫,經過醫院多學科共同合作開展手術,患兒最終轉危為安。
【資料圖】
患兒病情
腫塊存在破裂、出血等風險
隨時有可能危及生命
據介紹,該名患兒的母親在中大五院產檢時,醫生發現胎兒左中腹部有包塊,左中腹腔內可見一巨大異常信號影。醫院產科主任王莉團隊初步判斷,胎兒腹部腫物可能為先天性卵巢囊腫。為進一步明確診斷,該名患兒順利降生后,由產科轉到新生兒科進行后續治療。
患兒左側盆腹腔腫塊。
醫院經過詳細檢查發現,該名患兒左側盆腹腔有一個巨大腫塊,尺寸約為57mm×56mm×46mm,約一個鵝蛋大小。經醫院新生兒科、產科、婦科、普外科、手術麻醉醫學部、影像醫學部全面評估確認,該患兒腹部囊腫來源于卵巢,屬于先天性卵巢囊腫,因體積較大,腫塊隨時有破裂、出血、扭轉缺血壞死的風險,危及患兒生命,需要盡快實施手術。
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譚寧表示:“新生兒卵巢囊腫并不多見,且該患兒囊腫較大,又是36周+早產兒,這都給救治帶來了較大挑戰。”
醫院治療
開展多學科專家會診
縮短手術時間、控制患兒出血量
據悉,醫院多學科團隊對圍手術期的管理,包括術前準備、麻醉誘導、術中生命體征維持、監測、液體管理、術中保溫、并發癥防治等方面進行了縝密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麻醉方案及危機處理預案。
多學科專家會診。
術前,譚寧團隊為患兒動脈置管,開展有創血壓監測,并通過氣管插管建立呼吸通路;手術麻醉醫學部主任劉德昭團隊完成了中心靜脈置管,麻醉誘導,維持其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共同為患兒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在完全切除腫塊的同時,如何進一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直接影響著手術的成功率。婦科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峰與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劉夕強團隊通力合作,不到1小時就將患兒腹部腫物切除,并完成美容縫合。手術最終順利完成,患兒術中出血量不到10ml。
醫師團隊開展手術。
據了解,患兒手術后安返NICU,麻醉醒后拔除氣管插管、恢復喂養,后期病理檢查結果提示為卵巢囊腫良性病變,術后10天即痊愈出院。
“珠海大健事” 欄目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王靖豪
實習生:張景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