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有句諺語“飽帶干糧,晴帶雨傘”,意思是說雖然吃飽飯出門,但還是要帶足干糧;雖然是晴天出門,但還是要帶上雨傘,凡事要有備無患。然而,也有人說,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要面對意外挑戰,因此涵養“無備”的心態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相關資料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綜合分析情境材料可知,它由兩個語義關系和邏輯關系組成。前半部分由“飽帶干糧,晴帶雨傘”的諺語入題,然后從語義上分析這句諺語的意思;后半部分用“然而”領起,表示下面的意思與前面是轉折關系,指出關于諺語揭示的道理,在現實中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很顯然,前半部分是話題的源起,引出后面的反向認知。把兩種觀點放在一起,其討論的核心問題就是對“有備”與“無備”關系的討論。基于此,該材料引發思考的角度有:現實中我們是否需要有“有備”之心;要做到“無備”,該有什么樣的條件;如何處理“有備”與“無備”的關系。
不難看出,情境材料提供的話題是帶有辯證思維性的,這樣按照寫作任務提出的要求構思立意,完成任務時,一方面要緊扣“材料的啟示意義”思考,一方面所寫的內容一定是自己針對材料展開的“感悟與思考”,另外還要把材料話題蘊涵的邏輯關系體現出來。
這樣,本文寫作時生應圍繞“有備”與“無備”這一主題寫作。首先要理解“有備”,“有備”有預先安排或籌劃之意,這個“有備”可能是物質方面的積累,可能是知識方面的儲備,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成熟。“無備”是無法預判、無法提前準備的情況。人生不是任何環節都能讓你“有備”的,很多時候,充分準備的機會只是一種奢求。如果能涵養“無備”的心態,能讓人增進一份從容與堅定,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做出有意義和有目的的努力。然后,圍繞兩個關鍵詞,并與文章的主題對接擺事實講道理進行分析。最后,觀照現實,闡述二者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立意:
1.“有備”固好,“無備”亦不可或缺。
2.在“有備”與“無備”中砥礪成長。
3.“無備”心態不可缺。
4.未雨綢繆要“有備”。
佳作賞析
【佳作賞析】:備而無患,無備亦可
備而無患,無備亦可。這是一個看似矛盾的命題,卻也是人生中常常面對的抉擇。在我看來,無論是帶上干糧和雨傘還是不做準備,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對于“飽帶干糧,晴帶雨傘”這句諺語,它告訴我們在外出時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飽帶干糧意味著我們應該具備良好的預見能力和規劃能力,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能夠有所應對。同樣地,晴帶雨傘則提醒我們即使天氣晴朗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事情總會出乎意料。這種做法體現了一種穩妥、謹慎的態度,在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并非每個人都喜歡過分依賴預見和計劃。他們認為生活本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沒有必要過度擔心未知的事情。涵養“無備”的心態意味著接納并適應變化,在面對困境時能夠迅速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方式。這種心態使人更加靈活、機智,能夠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在我看來,備而無患和無備亦可并不是對立的兩個選擇,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權衡和選擇。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確實需要做好充足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挑戰;然而,在另一些情況下,過度依賴計劃和預見反而會限制我們的思維和行動空間。
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提前預見和計劃,有時候我們必須面對意外挑戰。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挑戰時,涵養“無備”的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讓我們能夠從容應對未知的事物,勇于接受挑戰,并且從中尋找機會與成長。
因此,在我的觀點中,“飽帶干糧,晴帶雨傘”與“涵養‘無備’的心態”并非互相排斥的兩種選擇,而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兩種生活態度。在面對生活中各種不確定性和挑戰時,我們既要有充足的準備,又要保持開放和靈活的心態。這樣才能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冷靜、從容應對,在機遇來臨時抓住它們。
“備而無患,無備亦可”體現了一種全面、包容的生活態度,告訴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況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選擇。只有在兼具準備和開放心態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迎接變化,并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點評:
1、文章結構清晰,包含引言、論點和總結,邏輯性較強。
2、對于備而無患和無備亦可兩種觀點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展示了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3、使用了豐富的詞匯和表達方式,語言流暢、準確。
4、文章表達觀點較為客觀,并提供了具體例子來支持論述。
改進建議:
1、可以在文章中加入更多實際生活或者個人經歷的例子,以增強論證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注意段落之間的過渡和連接,使文章更加連貫。
2、在總結部分可以再次強調備而無患和無備亦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觀點。
【佳作賞析】:備而無患,無備亦可——靈活應對生活的態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意外和挑戰。有時候我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卻發現事情并不如我們所預料;有時候我們沒有做任何準備,卻意外地迎來了驚喜。中國有一句諺語,“飽帶干糧,晴帶雨傘”,它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有備無患。然而,也有人說涵養“無備”的心態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我認為,在面對未知和變化時,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情況。通過經歷挑戰和困境,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潛力和能力,并且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挑戰也是一個機會,它可以促使我們超越自我、突破舒適區,探索新的可能性。
“飽帶干糧,晴帶雨傘”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在出門前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吃飽飯出門帶上干糧是為了防止餓肚子,在旅途中能夠隨時滿足自己的需求;晴天帶上雨傘則是為了防止突如其來的雨水給我們帶來困擾。這種做法體現了一種穩妥、謹慎的態度,讓我們在面對困境時能夠有所準備,從而更好地應對挑戰。
然而,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提前預見和計劃。有時候,即使我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仍然會遭遇意外和突發狀況。這就需要我們涵養“無備”的心態。無備亦可,并不代表我們可以漫不經心地對待生活中的一切。相反,它要求我們接納并適應變化,在面對困境時能夠迅速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方式。這種心態使人更加靈活、機智,能夠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例如,在現代社會中,科技發展迅速帶來了各種新興行業和職業。面對這些新興領域的工作機會,那些能夠快速學習和適應變化的人將更容易抓住機遇,并取得成功。靈活應對不僅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能力,在快節奏、多變動的社會中具備這樣的能力將使個人更具競爭力。
在我看來,備而無患與無備亦可并非是對立的兩個選擇,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權衡和選擇。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確實需要做好充足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挑戰;然而,在另一些情況下,過度依賴計劃和預見反而會限制我們的思維和行動空間。
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提前預見和計劃,有時候我們必須面對意外挑戰。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挑戰時,靈活應對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學會接受變化,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方式,尋找新的解決方案。這種靈活應對的態度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適應不確定性和挑戰,從中獲得成長和機遇。
因此,我認為備而無患與無備亦可并不是對立的兩種選擇,而是備而無患與無備亦可之間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關系。在面對未知和變化時,做好充足準備是為了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而保持開放、靈活地應對則是為了拓展思維和適應變化。只有在這種相互補充的平衡中,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并創造出屬于自己精彩紛呈的人生。
點評:
文章結構清晰,段落劃分合理,邏輯嚴謹。通過引用諺語和提出自己的觀點,展開了對備而無患與無備亦可的探討。 語言表達流暢、準確,使用了一些比喻和例子來支持論點,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說服力。 對備而無患與無備亦可的態度進行了客觀分析,并指出二者并非對立選擇,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權衡和選擇。同時強調靈活應對的重要性。 結尾總結得當,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改進建議:
可以在論述備而無患與無備亦可時,增加更多的例子或實際生活中的情景來支持觀點。 在文章中可以更多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或修辭格,如排比、反問等,以增加文采和吸引讀者注意力。總體上,這篇作文結構合理、觀點明確、語言流暢,在論述備而無患與無備亦可時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且給出了合理的解決方案。